精益大本营

标题: Toyota丰田商学院书摘(持续更新 欢迎跟帖交流) [打印本页]

作者: fay__chan    时间: 2011-10-25 20:53
标题: Toyota丰田商学院书摘(持续更新 欢迎跟帖交流)
本帖最后由 fay__chan 于 2011-10-25 20:55 编辑

第一章 丰田生产方式的核心理念
19378月,丰田汽车工业公司成立。19579月,丰田汽车首次出口美国。2001年,丰田汽车在美国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上升为11.4%,而同一时期美国本土三大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市场占有率却大幅度下滑。2003财政年里,丰田公司获得的利润比上一年跃升了54.8%,达到了1.16万亿日元,取得了公司历史上创记录的成果。20047月,北美汽车市场的新车销量约为155万辆,DSR(日销量)比2003年同月减少了约0.9%,连续两个月出现负增长;但是丰田公司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
面对这些数据,人们在为丰田公司喝彩的同时,也不禁好奇:为什么丰田公司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
无疑地,答案有很多。这些答案就像DNA的螺旋分子,共同构筑起丰田辉煌的汽车帝国。简单梳理脉络后,我们不妨从最基础的“丰田生产方式”(TPSToyotaProduction System)—精益生产 (LPleanproduction)、及时化生产(JIT)、智能自动化、“一个流(one—piece flow—又称为‘单件流’)”、合理化生产、持续改进,这些带着明显丰田血统的生产要素上寻求真正的原因。
细节1:精益是丰田生产方式的精髓原则
“丰田生产方式”已被世界公认为汽车制造业最成功的管理模式之一。凭借这一生产方式,丰田公司在日本汽车制造业远远落后于美国、欧洲的前提下,却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并最终超越欧美的管理竞争力。而今,这一无论是欧美的发达国家还是中国等亚洲发展中国家都在研究并效仿的生产方式,其理念、思想、技术体系已被学者概括为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符合日本的国情
20世纪初,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立了大规模汽车生产方式—流水线生产。这种生产方式是以标准化、大批量的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由于它适应了当时世界汽车大众化的要求,把汽车从少数富有者的奢侈品变成了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因而成为当时美国,乃至世界上最普遍的汽车生产方式。但是,丰田公司却在发展中舍弃了这种生产方式。
成立于1937年的丰田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继续探索自己的造车梦。但是,战后的日本经济萧条,缺少资金和外汇,怎样建立日本的汽车工业?是照搬美国的大规模生产方式,还是按照日本的国情,另谋出路?丰田公司选择了后者。
丰田公司认为,日本社会的文化背景与美国大不相同,日本的家族观念、服从纪律和团队精神是美国人所没有的;但日本也没有美国那么多的外籍工人,更没有美国生活方式所形成的自由散漫和泛滥的个人主义;日本的经济和技术基础也与美国相距甚远,日本当时没有能力全面引进美国成套设备来生产汽车,而且日本当时所期望的生产量仅为美国的几十分之一。于是,1950年,在考察了美国福特公司的轿车厂后,丰田英二(丰田汽车始创人丰田喜一郎的堂弟)在其考察报告中写道:“那里的生产体制还有改进的可能”。
根据日本的国情,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实验,丰田英二和公司副总裁大野耐一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又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完整的“丰田生产方式”—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是一种灵活高效的生产系统
所谓的精益生产,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从事“国际汽车计划”的专家对日本“丰田生产方式”的美称。精,即少而精,是指不投人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产品(或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性。
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是把传统的推动生产转为拉动生产,从而建立起具有高度灵活性、高效率的生产系统。事实上,精益生产是一种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条件下的高质量、低消耗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方式的挑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社会进入了一个市场需求多样化、小批量的新阶段。于是,丰田公司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这种精益生产方式就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 smtie    时间: 2011-10-26 07:52
坐个沙发慢慢看楼主更新
作者: fay__chan    时间: 2011-10-26 21:29
精益生产的基本原则
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丰田生产方式”——精益生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1996年,James Womack和Daniel Jones 的《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一书问世,精益生产方式由经验变成为理论,并升华为新一代的生产哲学。
在《精益思想》中,James Womack和Daniel Jones将由丰田开创的精益生产方式总结为以下基本原则:
1.        正确地确定价值
所谓正确地确定价值,就是以客户的观点来确定企业从设计到生产、交付的全部过程,实现客户需求的最大满足。
采用精益生产,企业会以客户为中心来审视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过程、服务项目等,就会发现太多的浪费——从不满足客户需求到过多的功能、多余的非增值消耗。而消灭这些浪费的直接受益者既是客户也是企业自身。同时,以客户的观点确定价值,还要求企业必需将生产的全过程的多余消耗减至最少,不将额外的花消转嫁给客户。实际上,它将企业和客户的利益统一起来。
2.        识别价值流
所谓识别价值流,是指在价值流中找到哪些是真正增值的活动。哪些是可以立即去掉的不增值活动。而价值流,是指从原材料转变为成品,并给它赋予价值的全部活动。这些活动包括:
(1)        从概念到设计和工程再到投产的技术过程。
(2)        从定单处理到计划再到送货的信息过程。
(3)        从原材料到产品的物质转换过程。
(4)        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和服务过程。
   精益生产将所有业务过程中消耗了资源而不增值活动叫做浪费。因此,识别价值流就是发现浪费和消灭浪费。
识别价值流的方法叫“价值流分析”。价值流分析是精益生产最重要的工具。分析时,要先按产品族为单位画出当前的价值流图,然后以客户的观点分析每一个活动的必要性。即按照最终客户的观点全面地考察价值流、寻求全过程的整体最佳,特别是要推敲部门之间交接的过程,那里往往存在着更多地浪费。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价值并不是从自己企业的内部开始的,向前要延伸到供应商,向后要延长到向客户交付的活动。
3.        流动
所谓流动,是指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步骤)流动起来。“价值流”本身的含义就是“动”的,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做法——部门的分工(部门间交接和转移时的等待)、大批量生产(机床旁边等待的在制品)等,阻断了本应“动”起来的价值流。精益生产将所有的停滞视为企业的浪费,号召“所有的人都必须和部门化的、批量生产的思想作斗争”,用持续改进、及时化生产(Just In Time,简称JIT)、“一个流”等方法在任何批量生产条件下创造价值的连续流动。
     为了使“价值流”流动起来,丰田公司创造了一系列的管理模式,例如,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和6 Sigma,对每个过程和每个产品进行严格控制,避免过失、废品和返工造成过程的中断、回流,实现连续的流动;提倡3P、5S、全员维修管理(TPM),确保环境、设备的完好性,为“价值流”流动创造前提条件;使用正确规模的人力和设备,避免瓶颈造成的阻塞。
4. 拉动
       所谓拉动,就是按客户的需求投入和产出,使客户精确地在他们需要的时间得到需要的东西。丰田公司是通过实施JIT生产和“一个流”来实现拉动的。实行拉动以后,企业的生产和客户的需求直接对应,消除了过早、过量地投入,从而减少了大量的库存和现场在制品,大量地压缩了提前期。此外,拉动原则还确保企业具备了当客户一旦需要,就能立即进行设计、制造出客户真正需要的产品的能力,可使企业抛开预测,直接按客户的实际需要进行生产。
流动和拉动将使产品开发时间减少50%、订货周期减少75%、生产周期降低90%,这对传统的生产方式来说简直是个奇迹。
5. 尽善尽美
          所谓“尽善尽美”,就是“通过尽善尽美的价值创造过程(包括设计、制造和对产品或服务整个生命周期的支持)为客户提供尽善美的价值”。它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地用价值流分析方法找出更隐藏的浪费,做进一步地改进;而改进的结果必然是价值流动速度的加快。因此,如果说正确地确定价值是精益生产的基本观点、识别价值流是精益生产的准备和入门、流动和拉动是精益生产实现价值的中坚,那么“尽善尽美”就是精益生产创造奇迹的保证。事实上,尽善尽美是永远达不到的,但丰田公司持续地对尽善尽美的追求,却使自己成为一个永远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企业。
凭借着精益生产,丰田公司以低成本、高品质的产品享誉世界,获得了巨大成功。日本其他企业在20世纪60~70年代广泛模仿精益生产。精益生产方式成为继亨利•福特发明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后,第二次改进企业流程效率的重大变革,也成为丰田公司崛起于世界的强有力的“推进器”。

作者: fay__chan    时间: 2011-10-26 21:29
精益生产的基本原则
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丰田生产方式”——精益生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1996年,James Womack和Daniel Jones 的《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一书问世,精益生产方式由经验变成为理论,并升华为新一代的生产哲学。
在《精益思想》中,James Womack和Daniel Jones将由丰田开创的精益生产方式总结为以下基本原则:
1.        正确地确定价值
所谓正确地确定价值,就是以客户的观点来确定企业从设计到生产、交付的全部过程,实现客户需求的最大满足。
采用精益生产,企业会以客户为中心来审视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过程、服务项目等,就会发现太多的浪费——从不满足客户需求到过多的功能、多余的非增值消耗。而消灭这些浪费的直接受益者既是客户也是企业自身。同时,以客户的观点确定价值,还要求企业必需将生产的全过程的多余消耗减至最少,不将额外的花消转嫁给客户。实际上,它将企业和客户的利益统一起来。
2.        识别价值流
所谓识别价值流,是指在价值流中找到哪些是真正增值的活动。哪些是可以立即去掉的不增值活动。而价值流,是指从原材料转变为成品,并给它赋予价值的全部活动。这些活动包括:
(1)        从概念到设计和工程再到投产的技术过程。
(2)        从定单处理到计划再到送货的信息过程。
(3)        从原材料到产品的物质转换过程。
(4)        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和服务过程。
   精益生产将所有业务过程中消耗了资源而不增值活动叫做浪费。因此,识别价值流就是发现浪费和消灭浪费。
识别价值流的方法叫“价值流分析”。价值流分析是精益生产最重要的工具。分析时,要先按产品族为单位画出当前的价值流图,然后以客户的观点分析每一个活动的必要性。即按照最终客户的观点全面地考察价值流、寻求全过程的整体最佳,特别是要推敲部门之间交接的过程,那里往往存在着更多地浪费。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价值并不是从自己企业的内部开始的,向前要延伸到供应商,向后要延长到向客户交付的活动。
3.        流动
所谓流动,是指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步骤)流动起来。“价值流”本身的含义就是“动”的,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做法——部门的分工(部门间交接和转移时的等待)、大批量生产(机床旁边等待的在制品)等,阻断了本应“动”起来的价值流。精益生产将所有的停滞视为企业的浪费,号召“所有的人都必须和部门化的、批量生产的思想作斗争”,用持续改进、及时化生产(Just In Time,简称JIT)、“一个流”等方法在任何批量生产条件下创造价值的连续流动。
     为了使“价值流”流动起来,丰田公司创造了一系列的管理模式,例如,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和6 Sigma,对每个过程和每个产品进行严格控制,避免过失、废品和返工造成过程的中断、回流,实现连续的流动;提倡3P、5S、全员维修管理(TPM),确保环境、设备的完好性,为“价值流”流动创造前提条件;使用正确规模的人力和设备,避免瓶颈造成的阻塞。
4. 拉动
       所谓拉动,就是按客户的需求投入和产出,使客户精确地在他们需要的时间得到需要的东西。丰田公司是通过实施JIT生产和“一个流”来实现拉动的。实行拉动以后,企业的生产和客户的需求直接对应,消除了过早、过量地投入,从而减少了大量的库存和现场在制品,大量地压缩了提前期。此外,拉动原则还确保企业具备了当客户一旦需要,就能立即进行设计、制造出客户真正需要的产品的能力,可使企业抛开预测,直接按客户的实际需要进行生产。
流动和拉动将使产品开发时间减少50%、订货周期减少75%、生产周期降低90%,这对传统的生产方式来说简直是个奇迹。
5. 尽善尽美
          所谓“尽善尽美”,就是“通过尽善尽美的价值创造过程(包括设计、制造和对产品或服务整个生命周期的支持)为客户提供尽善美的价值”。它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地用价值流分析方法找出更隐藏的浪费,做进一步地改进;而改进的结果必然是价值流动速度的加快。因此,如果说正确地确定价值是精益生产的基本观点、识别价值流是精益生产的准备和入门、流动和拉动是精益生产实现价值的中坚,那么“尽善尽美”就是精益生产创造奇迹的保证。事实上,尽善尽美是永远达不到的,但丰田公司持续地对尽善尽美的追求,却使自己成为一个永远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企业。
凭借着精益生产,丰田公司以低成本、高品质的产品享誉世界,获得了巨大成功。日本其他企业在20世纪60~70年代广泛模仿精益生产。精益生产方式成为继亨利•福特发明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后,第二次改进企业流程效率的重大变革,也成为丰田公司崛起于世界的强有力的“推进器”。

作者: fay__chan    时间: 2011-10-26 21:30
smtie 发表于 2011-10-26 07:52
坐个沙发慢慢看楼主更新


作者: fay__chan    时间: 2011-11-6 20:10
细节2:JIT,只在必要时生产所需产品

精益生产的基本思想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即:JIT,意为“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作为一种生产管理方式,JIT能够大幅度减少闲置时间、作业切换时间、库存、劣制品、不合格的供应商、产品开发设计周期以及不及格的绩效。
在丰田公司采用JIT生产管理方式之前,世界上的汽车生产公司大都采取福特式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即“总动员生产方式”。在“总动员生产方式”下,一半时间,企业的人员、设备和流水线在等待零件;另一半时间,在零件到达后,全体人员总动员,紧急生产产品。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线或者不开机,造成库存的短缺;或者开机后就大量生产,产生了库存积压。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导致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针对这种浪费,丰田公司认为,在汽车生产过程中,如果能做到“三及时”,就可以使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库存”和财务方面的负担接近于零。而所谓“三及时”,就是“将需要的零件,在需要的时刻,按需要的数量供给每一道工序,保证要什么及时给什么,需要时及时送到,要多少及时给多少”。
事实上,在环环相扣的汽车生产线上,要做到“三及时”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1.影响各环节生产计划的因素有很多,要排除这些因素,做到所有工序严格按照“三及时”生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很大难度。通常,造成生产计划出现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估计上的错误、业务管理上的差错、出次品、返工、设备故障、出勤变化,等等。
2.各生产环节环环相扣,一环出错,就有可能造成整个生产线的连锁反应.如果上述一些因素导致的一道工序发生的问题,那么,必然会引起后一道工序出现停工待料的连锁反应.这时,不管主观上是否愿意,这种连锁反应势必造成生产线的停工或改变生产计划.如果对这种状况置之不理,各道工序仍按照生产计划进行,必然会造成生产线上各道工序之间的脱节.其结果,一方面会发生某些零件短缺,而另一方面仓库中却堆放着用不上或不急需的零件。这样一来,生产效率就会降低,最终导致企业效益下降。
3.在生产现场的各条生产线上,区别不出生产情况是处于正常状态还是处于异常状态。常常会出现对异常状态处理不及时,或某一生产线因人手太多而生产过量,造成无法及时改进的局面。
要解决这些问题,做到“三及时”,丰田公司另辟蹊径,采用了一种超越常规的生产顺序——以最后一条组装线为起点,由后向前推进。即在丰田公司的生产过程中,由前一道工序根据后一道工序的“订货”进行“订货生产”,由后一道工序向前一道工序领取物品,在各道工序之间通过轮流传递的“看板”来严格控制生产量。
在这种新的生产方式下,以生产工序的最后一条组装线为起点,后一道工序在需要的时刻去前一道工序领取正好需要的那一部分工件,前一道工序只生产被领取的那部分工件就可以。
按照这样一种思路进行生产,具有如下优势:
1.控制生产量。在新生产方式下,生产计划不是下达给最前面的组装线,而是下达给最后的组装线,指示它什么时间生产多少什么类型的车。这样,从最后一道组装线开始依次向前一道工序领取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零配件,用这种倒过来的运送方法一步步逆着生产工序向上推进,最终上溯到原材料供应部门,形成连锁性的同步衔接,这样一来就满足了“三及时”所需要的条件,使得生产量得以减少到最低程度。
2.减少库存。丰田公司所采取的这种超越常规的生产顺序还克服了那些在常规生产工序基础上建立的,常规生产管理方式所存在的弊病。常规的生产顺序是前一道工序向后一道工序供应工件,即原材料经过加工成为零件,然后将零件组装成一个部件,再向最后的组装线移动。在这种前一道工序向后一道工序的移动过程中,通常不管后一道工序的生产情况如何,都会源源不断地把大量加工完毕的工件传送过去,造成下一道工序的零件堆成山,使得工作人员忙于安排存放的地点,使用时还得花费很多时间去找,而不能进行主要的生产了。同时,由于汽车这类产品是由数以千计的零件组成的,若将所有工序加在一起,不但是一个庞大的天文数字。也就是说,传统的生产顺序是推的作用,每一个需要的零件送到企业后进行组装而后进行生产。但是,由于各个下游企业的生产速度不同,所以就会有库存产生。而及时化基本上是拉的作用,它先计算出所需的零件数量及所需的频率,进而向下游企业订货,并配合整个生产流程,以便于在必要的时间提供必要的数量。
总之,丰田JIT生产方式是以提高附加价值为目标,把连续的各工序用这种管理方法统一起来,从而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对于汽车制造系统来说,这肯定是一种苛刻的要求,但这正是“丰田生产方式”追求的目标。
事实上,通过这种努力,丰田公司只需要一半数量的人力、一半的生产场地、一半的投资、一半的生产周期、一半的产品开发时间,就能够把所需要的零件在需要的时刻、不多不少地送到生产线旁边,并使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库存和财务方面的负担接近于零。

作者: fay__chan    时间: 2011-11-6 20:11
细节3:智能自动化,在源头解决问题
为了完善丰田公司的及时化生产方式,确保生产过程中依次流往后道工序的零部件都是百分之百的合格制品,丰田公司在生产过程中还实现了智能自动化。
智能自动化强调人对机器的调节
日语中的自动化有两层含义,其一就是用机器来代替人工的机械化。在这种自动化之下,员工只需按动电钮,机器就会自动运转起来,完成预定的工作。但是,这样的自动工作机器没有发现所加工产品质量缺陷的能力,也不会在出现质量缺陷时停止工作。因此,这种自动化会在机器出现错误时,而生产出大量的不合格制品,显然,这种自动化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也不是“丰田生产方式”所追求的。
丰田公司强调的自动化的另一个含义——“自动化缺陷控制”(或称为“带有人字旁的自动化”、“具有人类判断力的自动化”)。它强调人对自动化机器的调节,认为只有赋予机器以人的智能,才能充分发挥机器在生产中的作用。它不是单纯的机器“自动化”,而是包括人的因素在内的智能自动化。
这种赋予机器以人的智能的做法最早起源自丰田佐吉所发明的自动织布机。在丰田佐吉的自动织布机中有一个装置可发现断掉的纺线。在这个装置的作用下,一旦发现有纺线断掉,织布机就会立即停止运转,等接好纺线后才能重新启动。这么一来,便可以避免重复瑕疵,造成浪费。伴随着丰田公司的发展,这种“带自动停车装置的机器”不断得以完善,最终成了丰田的智能自动化模式。
智能自动化能在源头解决质量问题
丰田公司的智能自动化主要是一种发现并且纠正产生异常的生产模式。更确切地说,丰田公司的智能自动化是一种发现异常和发现质量缺陷的技术手段,是一种当异常或质量缺陷发生时,能使生产线或者机器自动停止工作的技术装置。在丰田公司的任何一家企业,几乎所有的机器设备都装有可以发现质量缺陷的自动停车装置。例如,“定位停车”、“全面运转系统”、“质量保险装置”。当机器正常运转时用不到人,机器遇到异常情况而停车时,工作人员过去排除故障就行了。因此,一个人可以管理几台机器并减少工时,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可以说,丰田公司包含了人的因素的智能自动化,是一种保证质量的生产体制当生产过程出现不良状况时,机械和生产线自动停止动作,以减少损失,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这样,通过智能自动化,丰田公司就能彻底实行“视觉管理“,及时发现生产现场的弱点,并立即找出改善解决的对策。
智能自动化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关系
丰田公司的智能自动化与质量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不合格制品,生产线或者机器就会立刻自动地停下来,这就迫使现场作业人员和管理人中不得不迅速查找故障原因,并及时采取改善措施,以便防止同样问题再度发生。
丰田公司的智能自动化与制止过量生产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当所需要数量的零部件加工完毕后,机器会自动停止工作,而且所生产出来的零部件都是合格品,从而制止了过量生产,消除了在制品库存,增强了生产系统适应市场变化的柔性。
在生产过程中,智能自动化和“三及时”同样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打个比方,如果说”三及时”是足球比赛中的集体合作精神的话,那么智能自动化就是每个队员的个人技术水平。足球比赛中一个队要获得胜利,关键在于个人技术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机协调,而要做到这一点,教练的作用是巨大的。同理,一家企业要生产出质优、价廉、有竞争力的产品,也需要英明的领导者把每位员工的个人技术与整个生产线,乃至企业的集体合作结合起来,由此可以说,智能自动化和“三及时”的有机结合对丰田精益生产的最终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做到及时密切地配合,才能有条不紊地做到出色的集体协作。生产实践也表明,能够很好地协调“三及时”和智能自动化之间的关系,是丰田汽车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之一。
在生产现场中,智能自动化和生产现场的管理、监督人员同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生产现场的管理、监督人员,相当于足球队的教练,也就是进攻、防守和球队战术的指挥者。因此,生产现场和管理监督员平时就要掌握适于每个队员能力的“标准”。这样才能在队员出现不符合“标准”的异常情况,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时,及时加以特别训练,恢复那个队员原有的技术水平。

作者: fay__chan    时间: 2011-11-6 20:11
细节4:“一个流”确保生产无间断运行
在日本,丰田公司以平均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推出一款新车,而它的竞争对手却得花上两年的时间,其原因就在于丰田公司的工程作业是以无间断的流程来进行的。
所谓无间断的流程,即“一个流(又称为‘单件流’)”,是指当顾客下定单时,便会指示流程取得顾客定单所需要的原材料,而且只是供应这笔定单所需要的原材料数量,不多不少。接着,这些原材料将立即被输送至企业,员工立刻加工零部件,然后输送至另一家企业,由员工立即组装,完成顾客定单所需要的产品,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及时递送给顾客。这整个流程将只需要花数小时或数天,而不是几周或几个月。
使用这种流程,丰田汽车从一开始的设计到最后的组装,其中的工程工作、设计决策、模型打造、工具打造等,全都形成无缝式流程与“沟通”。
具体来说,采用“一个流”具有以下优势:
1.利于内建品质管理
在“一个流”中更容易进行建立品质管理。因为每一位操作员都是品质监控者,能够在他们本身的工作岗位上解决问题,不让问题进入下一个流程阶段,即使未能发现瑕疵品或问题,而让其进入了下一个阶段时,他们会及时地监测到此问题,并立刻诊断,予以矫正。
2.灵活地安排生产活动
若把机器设备完全投入于某个产品线,就很难弹性地安排这些设备投入于其他用途。但是,若生产产品的前置期非常短,那么,厂家就有更大弹性可以回应顾客的实际需求而调整生产。若前置期只是短短几小时,便可以在几小时内下定单及生产定单内容,而无需提前几周下定单,并等候几周才能获得定单的产出。同时,这种弹性的操作方式也能快速地根据顾客的需求而改变产品内容组合。
3.提高劳动生产力
采用部门的运营作业方式之所以看似最具生产力,是因为以设备及人员的利用率来评估每个部门的绩效。但事实上,在大规模生产作业下,很难决定特定数量的产出单位到底需要多少人员,因为它并不是以创造价值的工作来衡量生产力。当人员被用于生产过剩的产出单位,进而变成存货时,就无法得知有多少生产力流失掉,更无法得知浪费了多少时间在追查瑕疵零部件及修正瑕疵的最终成品上。但在“一个流”的流程中,极少有不能创造价值的工作,例如搬运材料等。于是,管理者可以快速看出谁太忙碌、谁太清闲,也能相当容易地计算创造价值的工作,并算出需要多少人员才能过到某个产出速率。在每个丰田公司供货商支持中心,当他们改变原本采用大规模生产方法的供货商,使其采用“丰田生产方式”的作业线后,劳动生产力总是能实现至少百分之百的改进。
    4.减少库存空间
当以部门方式来安排设备时,会造成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许多空间浪费,但其中大部分空间都是浪费在堆放存货上。在采用“一个流”的小组中,所有工作都紧密联结在一起,极少有存货堆放造成的空间浪费情形。在厂房空间得到更佳利用的情况下,通常不需要再扩充厂房。
5.降低存货成本
在”一个流”的流程中,除非流程下游的人或步骤提出需求,否则流程的上游就不会生产任何东西。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库存的压力。当不再把大量资本投资于堆放的存货上时,公司就有更多资本进行其他方面的投资,不仅公司的资本利息成本降低,而且陈旧过时的存货也随之减少。
6.保证生产时间的有序控制
在传统生产作业模式下,常根据机器的种类来安排机器的位置,这使得产出到处搬运移动,材料输送路径随意而无章法,且各部门之间的产出根本欠缺协调 ……最终也就导致生产时间的无法控制相反,在“一个流”模式下,机器设备依循材料转化成产品的流程来组织安排,从而有益于提升人员移动、材料输送及沟通的效率。同时,由于在实施“丰田生产方式”的工厂中,所有人员都必须具备执行各种制造流程的多项技能。这样,就很好地保证了生产时间的有序控制。
7.实现较佳的安全性
“一个流”会自然而然地改善安全性,因为在厂房内搬运的材料量将显著减少,搬运量减少代表不需要使用起货机卡车,而起货机卡车是导致工伤意外的一大原因。当举起与搬运的材料量减少时,伴随发生的工伤意外自然也会减少。换句话说,就算并未特别强调安全性,“一个流”也会自然地实现较佳的安全性。
8.提高员工士气
在“一个流”制度下,员工从事更多的真正创造价值的工作,且能够立即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成就感与工作满意度。
尽管“一个流”有诸多益处,但“一个流”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的,而丰田公司是个面对事实的公司,它不会径自把机器和供应者绑在一起,在不适合之处硬性强迫实现“一个流”。在无法做到无间断流程的地方,丰田公司明智审慎地使用存货以作为缓冲。
缔造“丰田生产方式”的功臣大野耐一曾说过:“促成无间断流程,必须花时间与耐心。”因此,丰田公司的经理人与工程师并没有在每次想执行某个工作以改进流程时,都先进行详细的成本效益分析。虽然成本当然是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但是,他们的原则是只要能建立无间断流程的地方,就勇往直前,并持续改进使之变成运作更好的流程。
无间断流程的理想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在丰田公司,这意味使用较小的批量,使所有相关流程彼此更靠近,使材料在各流程之间输送没有中断,这些方法比大规模生产而造成堆放等候的存货要好得多。

作者: fay__chan    时间: 2011-11-6 20:12
细节5:生产合理化,彻底杜绝浪费
“丰田生产方式”视所有业务过程中消耗了资源而不增值的活动叫做浪费。为了发现并杜绝浪费,丰田公司信奉“毛巾干了还要挤”的彻底合理化精神。
丰田公司认为,浪费主要来自两种情况:
1.生产现场的浪费
所谓生产现场的浪费主要是指生产上的“只会提高成本”的各种因素,如过多的人员,过多的库存,过多的设备,它们一旦超出需求量,就只能提高生产成本,并且还会因为这种浪费派生出二次浪费。
具体来说,生产现场的浪费包括:
(1)在现场等候的时间。即员工只是在一旁监看自动化机器,或必须站在一旁等候下一个处理步骤、工具、供应、零部件等,或是因为存货用完、整批处理延迟、机器设备停工、产能瓶颈等因素造成员工暂时没有工作可做。
(2)不必要的运输、走动。进出仓库或在流程之间搬运原材料、零部件或最终成品,或是长距离搬运在制品,都属于缺乏效率的浪费。除此之外,员工的走动也是一种浪费。
(3)过度处理或不正确的处理。是指采取不必要的步骤处理零部件;或是因为工具与产品设计良莠不齐,导致不必要的动作及生产瑕疵而造成缺乏效率的处理。除此之外,当提供超出必要的较高品质产品时,也会造成浪费。
(4)瑕疵。生产出瑕疵品或者必须返工的东西。修理或者重做、报废、更换生产、检验等,意味着精力、时间与物力的浪费。
(5)未被使用的员工创造力。是指由于未使员工参与、投入或未能倾听员工意见而造成未能善用员工的时间、构想、技能,使员工失去改善和学习的机会。
在生产现场,丰田公司主要通过缩减工时来减少浪费,即通过对生产作业现场的仔细观察,区分作业人员的动作中,哪些是属于浪费,哪些是属于作业。然后去掉操作上完全不必要的动作,例如,待料、码齐半成品、两次搬运、倒换,等等。
2.生产过剩的浪费
所谓生产过剩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
(1)生产出尚未有定单的产品,造成雇佣过多的人员和大量产品的积压,从而导致储存与输送成本的浪费。在丰田公司,超产被认为是最严重的浪费形式之一。公司精心安排工作日程,每天的工作量相差无几,并且恰好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结果使企业运行繁忙平稳而有节奏。丰田公司负责销售的人员有这样一种看法,需求量是指销路而言一切都取决于市场的动向;对生产现场来说,需求量是被赋予的量,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因此,要杜绝过量的生产浪费,降低成本,就必须使生产量能和需求量保持一致。
(2)过多原料、在制品或最终成品,导致较长前置期和较多的陈旧过时品、毁损品。有时,这种生产过剩的浪费产生另一种新的浪费或二次浪费后,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在丰田公司看来,最大的浪费是由于库存过多造成的。假设库存超过需要,如果车间容纳不了,就得盖仓库。接着,还必须雇佣搬运工把它搬到这些仓库里去,进而还要为每一个搬运工买一辆升降式搬运车。在仓库里,为了防锈和管理库存,就要配备若干保管员。尽管这样,库存特品也还是会生锈和受损,在从仓库取出使用之前还需要有人修理。这里所列举的人员、升降式搬运车、托盘(搬运用箱)、新建库房、电子计算机、设备,等等,全是浪费。
于是,丰田公司意识到,要实现杜绝浪费的目标,就必须设法消除过剩的库存品和过剩人员,使各种产品的生产量能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就是说,要做到:
(1)“能卖出去多少就生产多少”,以需求量定生产量,避免出现多余的库存。
(2)根据生产人员的能力随时调整、改编生产线,避免出现多余人员。即坚持生产合理化原则。
丰田公司一开始生产汽车就坚持生产合理化原则。早在1948年,丰田公司就专门设置了“经营合理化委员会”,专门负责杜绝浪费和改进质量工作。例如,为了杜绝浪费,丰田公司内部使用的信封都是旧信封,它们在用过的信封上贴一张白纸,在上面填写收件人的地址和姓名,重复利用。丰田公司所有部门都严格这样做,从不浪费。一次,丰田公司总务部秘书课的一个员工在对外寄信时发现,以往用做填写收件人地埴的纸都是没有写过字的白纸。他想,公司各部门每天都有大量的信函往业务,用一张纸也许没什么,可是加起来一年就要用掉不少白纸了,能不能用别的纸代替呢?他注意到公司电子计算机室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用过的打字纸,这些打字纸裁成纸条,在纸的反面填写收信人的姓名和地址,不是照样可以用吗?这个想法上报“经营合理化委员会”后,这位员工受到了嘉奖。而他的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后,一年就为丰田公司节约了近10万日元。


细节6:持续改进,不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随着丰田公司从一个跨国公司变为一个真正的全球公司,丰田生产系统也在不断变化。几十年来,丰田公司在磕磕绊绊中持续改进自己的生产系统,克服了大部分转变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创造了新的况争优势,使况争对手无法模仿的同时,也超越了自身,并迎来了新的辉煌。
具体来说,丰田公司的持续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丰田生产方式”
在一般企业里,员工们努力生产,尽早完成工作定额,随后日子就轻松了。结果,生产总是紧一阵松一阵。丰田公司却不这样,其特有的生产方式要求严格的纪律和勤奋的工作,而且它极端重视细节,细枝末节的计划多得令人难以相信。
同时,丰田公司一贯坚持根据需求量来建立整个生产体系。丰田汽车工业公司所有的企业,都是根据需求量进行生产的。名古屋市的丰田汽车销售公司,每天都接到来自全国特约经销店的定单。电子计算机把定单上汽车的种类、型号、发动机排气量、规格、变速方式和车身颜色等,分类送到丰田汽车工业公司。
可以说,采用“丰田生产方式”要求有与众不同的思维。然而,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思维创造了丰田公司持久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这一优势更为明显。
在1973年石油危机之前,日本处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时代,日本生产率的提高也和欧美等国一样,以大批量生产来获得利润。当时,只要能把住质量关,即使生产计划、生产日程时常频繁变动,库制品储存不断增加,经常出现间接作业、工时过大等问题。企业只要能保证最终的产品质量和庞大的数量,就能获得丰厚的利泣。因此,企业对生产的计划性和管理的周密性、科学性的要求不是很严。
然而,遭受了1973年石油危机的冲击之后,日本国内商场的汽车需求从高速增长期跌入了低速增长期,甚至出现了“倒退”。由于各国普遍采取了种种严格的限制汽车出口的形势变得非常严峻。于是,为占领增长缓慢的国内市场,日本国内10家汽车公司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面对竞争激烈,需求量小、需求多样化的汽车市场,汽车生产企业要想生存下来,就必须能够及时、迅速地生产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产品,从前那种大批量、大规模的生产方式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了。
而“丰田生产方式”,就是对通过降低成本获得利润,通过小批量、多品种方式打开产品销路的新生产方式的一次成功尝试。在靠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产品产量的传统生产方式已经过时的情况下,凭借注重计划和管理的生产方式,丰田公司不仅在竞争中站住脚,而且具备了和欧美汽车巨擘抗衡的能力。
此后,随着市场局势的变化,“丰田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例如,20世纪90年代初期,丰田公司的很多企业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因为日本劳动力一直紧缺,又努力简化工作;新形势下它又把生产线分成数段,允许员工在每段末尾储备少量应急物品以防万一……这种持续改进的能力已经成为丰田公司成功的基本原因之一。
2.看板管理
这种动态的自我完善机制表现为“强制性揭露问题暴露隐患”,而这种强制性的手段就是丰田公司的看板管理。
丰田公司的管理人员不满足于生产系统的一时正常和平稳。相反,他们总是试图打破已有的正常和平稳,而进入更高水平的运行状态。当生产系统平稳运行时,他们总是通过减少看板数量而强制性地减少工序之间的在制品储备量(或者压缩生产前置期、减少作业人数),从而迫使生产系统中存在着的问题和隐患在不平稳中显露出来,如设备保养不善加工能力不均衡作业人员技能差异、作业工序衔接不良等。通常,这些问题和隐患都被过量的在制品储备所掩盖了。
丰田公司的管理人员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坏事,及时化生产方式就是要强迫使这些问题暴露出来,并特别注重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彻底分析,然后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以防再度发生。这对生产系统效率的提高和长久可靠的运行是极为有益的。
因此,当这些问题和隐患显露出来之后,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就针对问题提出改善的设想和措施,消除问题,使生产系统达到新水平的稳定。当然,每一次新稳定的达成,又是下一阶段改善的开始。
3.以流程为导向
经过研究,丰田公司发现那些能够进行优良持续改善方案的公司,管理者都是以流程为导向,而在持续改善方案上失败的公司,其经理人却是以结果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的经理人总是急于评估持续改善方案的最终成果,反观以流程为导向的经理人多比较有耐心,他们相信对人员与流程的投资终究会带来所期望而却步的成果。
因此,在丰田公司并没有非常着重制定适用于全公司的标准化评估制度,而是偏好使用简单的评估对企业现场的每个部分进行评估,并随着评估需要的变化不断改善评估标准,从而达到以评估驱动问题的解决,改善流程导向的目的。例如,丰田公司在评估公司的绩效表现时,主要使用财务的、品质的、安全性的年度评估指标。但随着公司在纽约证交所挂牌上市后,财务的评估指标由年财务绩效报告变为季财务绩效报告。这一改变并不是说丰田公司变得看重短期财务绩效,而是因为它们发现,在生产流程中季财务绩效报告更有助于公司的管理决策。


作者: fay__chan    时间: 2011-11-6 20:13
第二章  生产运作的精细化管理

 2003年,日本丰田公司的汽车销售量达到678万辆,仅次于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超过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制造商。后来居上的丰田公司能够缔造如此辉煌的成就,不仅是“丰田生产方式”的成功,也是丰田公司生产运作体系的成功。
丰田公司生产运作体系是在实践精细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它是“丰田生产方式”的具体运用;同时,丰田生产运作体系能够有效地运行原材料、人力资源、设施、设备等资源的调度,在实现最大生产效能的同时也为“丰田生产方式”的推行提供了强大的体制支持。

细节7:拉式补充制度——看板管理
  丰田公司很早就开始考虑根据顾客实际需求的“拉式”存货制度,取代传统的预测顾客需求的“推式”制度。而“拉式”存货制度实际上就是JIT的理想状态:在顾客(包括生产流程中下一步骤的“内部顾客”)需求时才提供所需要数量的东西,即追求零库存。
但由于汽车制造业的特殊性,零库存只是一种理想化状态,于是丰田公司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使用拉式补充制度——看板管理。
看板管理是一种控制生产活动的信息系统
  看板管理,是指在生产流程中的前一道工序使用零部件后将附在零部件箱子上的卡片式的订货单“看板”取下,然后定时将该纸片返送回后一道工序作为下一次订货信息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使得导致成本提高的零部件减少甚至接近于零,从而实现了较高的生产率。简而言之,看板管理就是对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生产活动进行控制的信息系统。
而看板管理所借助的工具——看板,不过是一张装在透明塑料袋内的卡片。利用它,各现场的负责人将各自的作业内容写在上面,挂在工作场地,使每一个作业者都能够一目了然。
看板的种类
经常被使用的看板主要有两种:
1、        取料看板。它主要标明了后道工序应领取的物料的数量、型号、时间等信息。
2、        生产看板。它主要显示着前道工序应生产的物品的数量、型号、供应时间等信息。
随着时代的变化,看板也在改变,现在,看板正在向使用IT技术的数字化信息的电子看板转变。电子看板在使用原则上和原来的卡片式看板是一致的,但是工作效率提高了许多。
看板的三大作用
看板管理是一种实现JIT的手段之一。具体来说,它具有以下功能:
1、        传递生产信息
JIT以逆向“拉式”控制着整个生产过程,即从生产终点的总装配线开始,依次由后道工序到前道工序“在必要的时刻领取必要数量的必要零部件”,而前道工序则“在必要的时刻生产必要数量的必要零部件”,以补充被后道工序领取走的零部件。这样,看板就在生产过程中的各工序之间周转着,从而将与取料和生产的时间、数量、品种等有关的信息从生产过程的下游传递到了上游,并将相对独立的工序个体联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        保证生产现场的标准操作
丰田公司的看板是“用眼睛看的管理工具”,在“拉式”生产体系下,看板能够根据现场的实际状况自动列出指示,从而保证生产现场的标准操作。同时,丰田公司统一操作生产设备和看板,利用看板的控制可以避免生产中的多余活动,可以优先进行急需的生产,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库存。
3、        控制生产系统动态的自我完善
看板管理还是生产系统动态自我完善过程的控制手段,它控制着这种完善过程的幅度与进度。一般来说,生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当初设计时所没能考虑到的问题,如设备能力不匹配、工序设计和设备布置不合理、在制品储备量不适宜、质量事故、设备故障,等等。看板管理可使这些问题逐渐暴露。
同时,看板具有微调整作用,可以把每次改善的限度控制在适当范围之内,这样,迫使生产系统暴露出来的问题不至于太分散和太严重,以便于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尤其是电子看板,由于使用了IT技术的数字化信息,对生产系统的完善功能更为明显。例如,电子看板就极大的改变了物流体系。原来,为成品车厂家运送零部件的卡车要回收纸片型看板带回零部件厂家,以作为下一次的发货指令书。现在,随着电子化的普及,运送零部件的卡车没有必要原路返回,“零部件厂家可以有效地设定卡车行走的路线”。
使用看板的注意事项
实施看板管理是有条件的,如生产的均衡化、作业的标准化、设备布置的合理化等。如果这些先决条件不具备,看板管理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难以实现JIT。同时,使用看板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杜绝将不良产品送到后道工序
在丰田公司看来,不合格的产品不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极大的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为了彻底防止不合格产品的产生,丰田公司要求管理者及监督者必须及时发现不合格产品,一旦发现必须认真的对工序问题进行检讨,并采取统一措施防止再度发生。例如,发现承包厂送来的货品中有不良产品后,为了杜绝这一现象再度发生,丰田公司会让其在下一次交货时将不良产品的数量补充到看板上,而不是让其重写交货卡片。
2、        由后生产程序按必要量领取生产资料
这是避免生产浪费的必要手段。一般来说,后生产程序没有看板的指示不能来领取;领取时,数量不能超过看板上的规定;领取后,作业现场一定要挂上看板,并按照看板上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3、        每道生产程序要按照生产后道程序领走的量生产
也就是说,要按照看板所列的顺序生产,不生产看板上所列数量以上的东西。这是将本道生产程序的库存量控制在最小限度的有效措施。

作者: fay__chan    时间: 2011-11-6 20:14
细节8:现地现物,获取最前线信息
在丰田公司,无论是解决问题的流程、新产品的研发,还是对某位员工工作的评估,第一步都是了解实际情况。丰田公司认为:“书面报告和数字表格只代表结果,它不会显示亲自到现场看到的东西——实际流程细节。”为了实现丰田公司倡导并期望的创意思维与创新,丰田公司要求员工和管理者必须以彻底了解实际情况的所有层面为基础,即提倡现地现物。
现地现物是衡量某人是否具备丰田理念的标准之一
谓现地现物,是指亲自到现场查看以了解实际情况。现地现物这一丰田模式是丰田公司的创办人丰田喜一郎从他父亲丰田佐吉那儿总结出的经验。从父亲身上,丰田喜一郎认识到亲自动手、从做中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他坚持丰田公司所有工程师都必须奉行这种做法。而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有一天,丰田喜一郎巡视企业,看到一名员工搔着头、喃喃自语地抱怨他的研磨机不运转了,丰田喜一郎看了那操作员一眼,然后挽起自己的袖子,把双手伸进油底盘,捞出满满两手沉淀物,我沉淀物往地板上一丢,说道:“你不把你的手弄脏,如何把工作做好?”
由于丰田喜一郎的亲身躬行,现地现物模式逐渐成为渗入丰田骨血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成为确定某个人是否真正接受过丰田公司模式的标准之一。因为受过地道丰田公司模式训练的人不会有“理所当然”的心态,他们只会亲临现场,亲自查看并获得的信息。这一点从丰田喜一郎身上也可见一斑。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丰田喜一郎前往美国视察。当时,丰田公司刚推出一款四速自动档车。自动档极少发生故障,几乎可说是不败的无敌铁金刚。但是丰田喜一郎在一家经销商处考察时,这家经销商抱怨刚刚有一辆车的自动档发生了故障,送了进来。穿得西装笔挺的丰田喜一郎立刻走向技术师,和他交谈,然后走向那位技术师刚排掉有的油底盘,卷起袖子把手伸进油里,捞出一些渣屑,把渣屑放在一块布上擦干后放进衣服口袋里,说要带回日本进行测试,以便查出这些渣屑是来自故障的零件,还是机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渣屑?
现地现物具有粗浅和深入两个版本
当然,丰田公司所提倡的现地现物,并不只是亲自到现场查看而已,而是要问:“发生了什么?你看到什么?情况如何?为题何在?”丰田公司认为:为学习丰田模式,管理者也许会下令从今天起所有工程师和经理人都必须花半小时在现场观察以了解实际情况。但是,如果他们欠缺分析与了解实际情况的技巧,这种现地现物就不会有什么成效。
事实上,现地现物有粗浅版本,也有更深入版本。粗浅版本,只是做到亲自到现场查看而已:“是,我去了现场查看,现在,我已经了解了。”但了解并不代表进行了真正深入的分析。而丰田公司认为,只有收集资料和深入分析才能做到依据实际信息(而非理论)来作决策。
更深入的版本则需要多年才能掌握。丰田公司模式要求员工和经理人必须深入了解操作流程、标准化工作等,同时还必须有能力对实际情况进行仔细评估与分析(包括数据的分析)。此外,还必须知道如何对观察到的人和问题找出根本原因,并有效地和其他人沟通。
现地现物对管理层的要求
当山品匡史接掌丰田公司技术中心总裁职务后,他列出了10项管理原则,其中第三项、第四项和现地现物有关。
第三项原则是:根据证实、证明过的信息与数据来思考与叙述。即丰田要求技术人员和管理者:
1.         亲临实地以确认事实。
2.         你必须对你向他人报告的信息负责任。
                为了做到这两点,丰田公司的中层领导们总是尽可能地在工作现场附近办公。康维斯任美国丰田乔治敦厂的总裁时,为了能够观察到组装线的作业情形,放弃舒适、有好窗景的管理部门专用办公室,而搬到企业中央的一间储藏室,然后从那间办公室的窗户直接观察到组装线的作业情形
                而第四项原则则是:充分利用其他人的智慧与经验以传送、收集或讨论信息。这一原则主要是针对丰田公司的高层主管而言的。高层主管由于公务繁忙,一般没有过多的时间亲临现场,这时,他们更多的依赖于来自部下的报告。例如,张富士夫就任丰田公司的总裁后,使用名为“hourensou”的方法来了解并有效利用属下的现地现场信息。“hourensou”是由三个字母组成。“hou”指报告(houkoku);“ren”指联络(renraku);“sou”指咨询或建议(soudan)。利用“hourensou”,张富士夫要求已经熟谙于有效沟通和现地现物的部下每天向其报告当天发生的重要事件,然后通过发问了解事件的细节,再谨慎提供有目的的建议,从而实现间接但富有成效的现地现物管理。因为原则三,丰田公司的高层主管非常信赖部署所提供的信息。即使如此,只有有时间,他们还是会回到操作现场,亲自进行现地现物。


作者: fay__chan    时间: 2011-11-6 20:14
细节9:故障自动检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用看板减少库存时,丰田公司有着明确规定:决不允许将次品和废品送给下道工序。为了做到这一点,丰田公司确立了及时发现每道工序或每件产品任何故障的机制——完善的自动故障检报系统来加以保障。
实现故障自动检报的技术手段
丰田公司的故障自动检报系统是在丰田汽车公司的前身丰田丝织厂自动断丝检测装置的启示下产生的,它是通过以下三个技术手段来实现的:
1.        异常情况的自动化监测技术
  异常情况的自动化监测技术和装置是丰田公司自动化的首要环节。检测装置(或仪器)就如同人的眼睛,它可以感知和发现被加工的零部件制品本身或制造过程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并把所发现的异常情况的信息传递给接受装置,由后者发出各种动作指令。例如,丰田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了限位开关和电眼等接触式检测装置和手段,它们被用来检测零部件或产品在形状和尺寸上与正常情况的差异,并且自动检查是否存在某种质量缺陷。为了有效的使用这俩种接触式检验装置,丰田公司有时会特意将基本相同的零部件设计成不同尺寸和形状以便于检测装置自动识别和区分。
2.        异常情况下的自动化停机
  当上述检测装置发生异常情况时,它会立刻自动发出指令,停止生产线或机器的运转。当然,生产线或机器自动停止运行后,现场的管理人员和维修技术人员就会马上达到出事地点,和作业人员一起,迅速查清故障原因,并采取改善措施。应该指出的是,丰田公司的管理者特别强调两点,一是发现质量缺陷和异常情况必须立刻停止生产,二是必须立刻查清产生质量缺陷和异常情况的原因,并彻底纠正,使之不再发生。这样,只要有不合格制品或异常现象产生,它们就会立刻显露出来。而当问题显露出来时,生产线必须停止下来,从而使人们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到问题上,改善活动就会自动地开展起来。
3.        异常情况下的自动化报警
  丰田公司不仅要求自动发现异常和自动停止生产,而且还要求把异常的发生以“报警”的方式显现出来。丰田公司生产现场中最常用的报警方法就是用灯光显示。这种方法方法既简便实用,又便于“视觉管理”,即便于现场管理人员用眼睛了解和掌握现场的生产状况。
保障故障自动检报的安灯制度
丰田公司的故障自动检报系统不仅有赖以实现的技术手段,还有保证实施效果的制度保障——安灯制度。安灯制度也叫做“定点生产线停止制度”,是一种在不牺牲整条组装线生产的前提下,达到局部故障检测并排除故障这一目的的检测装置。
使用安灯制度,丰田公司在生产现场每条装配线上和每条机加工生产线上都安装了包括呼叫灯和指示灯在内的“灯光显示牌”。呼叫灯是在异常情况发生时,作业人员呼叫现场管理人员和维修技术人员而使用的(一般来说,呼叫灯配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求助)。指示灯是用来指示出现异常和发生呼叫的工位。
由于丰田公司生产现场的每个工位都设置了“生产线停止开关”。每当出现异常情况时,作业人员就可以按动呼叫灯开关。当呼叫灯点亮时,灯光显示牌上的红色指示灯就被点亮,明确的显示发出求助呼叫的工位,每当生产线停止运行,或有求助呼叫时,现场的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就会在信号的引导下,奔往出事地点。
由于在丰田公司组装线被分为几段,段与段之间有7~10分钟的缓冲时间,因此,当某一段组装线暂停作业时,下一段组装线仍然可以继续作业,而在这7~10分钟内,局部的故障可以得以排除解决,例如,第五号工作站的某位员工发现异常情况,并按下呼叫按钮,五号工作站便会亮起黄灯,但整条组装线仍然持续作业,而领导者必须在五号工作站上的汽车输送到下一个工作站之前做出反应,否则安灯就会变成红灯,这一段的组装线便会自动停止。在平均1分钟组装一辆车的组装线上,这只是15~30秒钟内的事。而在这15~30秒钟内,领导者可能立即便解决了问题;也可能认识到问题可以在输送至下一个工作站时解决,于是再按下按钮,解除自动停止组装线的指示,使组装线继续运转也可能会得出结论,认为组装线必须停止下来,以解决问题。
通常,丰田公司把这类显示牌悬吊在生产现场最醒目的位置上,以便于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看到它们。这样的灯光显示牌会使生产现场的情况一目了然,使现场的每一位人员都能够对生产现场的情况心中有数。
五步故障排除法
对于各种故障,丰田生产系统采用了五步故障排除法以防止并杜绝故障的再次发生。五步故障排除法也叫五个“why”制度,即一旦发现哪道工序出了故障,操作人员在按动显示故障的呼叫按钮后,要追问“五个为什么”,以便探询故障原因,并排除故障。例如,针对一次机器的故障,五步故障排除法是这样进行的:
首先,操作人员询问:机器为何停止?不久会得到答案:由于超负荷工作使熔丝断开。
其次,操作人员接着询问:为什么出现超负荷工作?得到答案:轴承没有得到足够润滑。
再次,操作人员再次询问:为什么轴承没有得到足够润滑?得到答案:润滑油泵没有很好泵油。
接着,操作人员深入询问:为什么油泵没有正常泵油?得到答案:油泵轴严重磨损。
最后,操作人员继续寻根究底:为什么油泵轴严重磨损?得到答案:油泵没有装移动式保护罩,金属屑掉入油泵。
至此操作人员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于是给油泵装上保护罩,使赃物不会落入,杜绝了同样的故障再次发生。
事实上,五步故障排除法也是丰田公司员工发挥主人翁精神的过程。在丰田公司人人有权停止组装线,却很少见到停止现象的出现。在这个企业里,员工们仅以几小时的间隔要求高度集中并努力工作着,使丰田公司很少出现停机现象。因此,在装配线的尾端,几乎见不到有故障的新车修理,每部新车都是直接开到货运卡车、火车车皮或货运码头。
品质自动检报
随着高薪技术的不断应用,丰田公司的故障自动检报系统也逐步趋向完美,并产生了更高层次——品质自动检报制度。
为了使在北美地区制造的“凌志”轿车仍然能维持顾客所期望的超高品质水准,丰田公司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剑桥的企业使用了品质自动检报制度。丰田公司对生产线上使用的生产工具与自动控制装置重新进行了设计,内设了感应器以发现任何异于标准的差异,并使用无线电传输装置发送电子信号给戴着耳机的领导者。就连加拿大丰田公司总裁雷•谭奎本人也随身携带一部“blackberry”PDA,无论他走到哪里,只要任何一辆制成的汽车发现了问题,他都能立刻收到信息及此问题的数据图然后,谭奎可以把此图传输到企业的电子布告板上。而电子布告板上显现的图像巨大到企业内所有员工都看得到,使他们警惕不再犯相同的过失。
虽然品质自动检报是项新技术,但其基本原则还是一样:使问题浮现,让大家看到问题,并立刻找出对策。

作者: fay__chan    时间: 2011-11-6 20:15
细节10:新技术引进的原则在于是否“最适合”
丰田公司之所以能成功地跻身世界级竞争者行列,其原因之一是其具备灵活的弹性,尤其是在使用新技术方面。然而,弹性对丰田公司而言,并非指在操作流程中急躁地引进最新、最好的设备,而是使用最适合生产流程需要的设备。
丰田公司也曾经抢先采用过最新最好的技术,结果却极其不理想,不仅没有提高生产效率,而且造成极大浪费。例如:多年前丰田公司在芝加哥零件配送中心率先使用的高度自动化的输送带系统就造成了公司巨大损失。在该仓库中心未装设自动化输送带系统前,丰田公司的经销商每周下零件订单,但在该仓库建成后丰田公司立刻开始实施每天下订单与每天送货制度,以缩短前置期,并降低经销商的存货水准。当操作流程从5天出货一次变为每天出货后,生产设备突然之间变得缺乏弹性且过时,因为原本固定长度的输送带是针对较大数量的订单而设计的,而使用新设备后却改为每天下单、每天出货,这就需要操作员以更快速度把零件装入较小的箱子。但是,在输送带终端的操作员仍然得等待装箱的零件经过长长的输送带——操作员花了许多等待时间,这是浪费情形之一。因此,这项新技术的好处根本无法发挥。芝加哥零件配送中心变成丰田公司生产效率最低的仓库之一。2002年,丰田公司再度对芝加哥零件配送中心进行重大投资——把那个高度自动化的输送带及支持的计算机系统给撤除。
在这些教训面前,丰田公司总结出对待新技术的模式:“使用可靠的、已经经过充分测试的技术以协助员工及生产流程。”所谓的“测试”包括:对现有技术的测试,对已经过彻底评估、且先导测试证明可行的先进技术实行更进一步的测试。这一点在“”的更换过程中得已充分体现。
“蓝天系统”是丰田公司对全球企业统一更换的新的车体焊接设备的总称。长久以来,车体焊接流程被认为是丰田公司最欠缺弹性的流程。这项工作靠的是定位设备,把车体的所有大件组合钢板正确无误的焊接在一起由于这些定位设备本来都是针对特定车体量身打造的,因此,在制造不同车体时,必须以人工操作方式改变这些定位设备,这往往得花上几周的时间。
为了改善车体焊接流程,丰田公司创造性的学会了在不停止生产线的情况下使用了在“生产中进行切换”的技术和新的焊接设备。这样,以前使用的棘爪架抓住车体各部分,从外伸入,让定位设备把车体各部分焊接起来的流程得以改变。新的方法让可调整的定位设备由内而外地制成车体各部分,这显然是一种提高弹性的新概念。
同时,它不再像旧的制造系统那么高大,而且只需要过去一半的制造空间,从而使车体焊接企业有了更宽广的“蓝天”,让在其中作业的员工感觉整个企业不再像以前那般昏暗,变得开阔、明亮。于是,丰田公司把这项全球标准称为“蓝天系统”,这种新方法称为“全球一体生产线”。
事实上,新的“蓝天系统”的使用不仅使丰田公司的车体焊接作业可以在不同车款之间来回切换,快速调整不同车款的生产数量组合,而且确保丰田公司真正实现了“一个流”,使丰田公司真正地迈向了“接单生产”的精益境界。
在采用新生产系统时,很多企业往往会打乱了生产秩序,造成品质问题,使维修人员疲于奔命。而丰田公司在安装“蓝天系统”时却是按部就班地顺利完成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1.        丰田公司留意细节。在丰田公司即使是已位居副总裁阶层,每天至少还要花6~7小时在现场进行查看及“5why”问题调查。管理者在现场以视觉管理方式呈现所有管理工具,就能从现场及时看出问题并马上予以解决。
2.        对采用新设备的成本进行非常审慎的成本效益分析。丰田公司要求必须在1年内回收成本,否则就不会进行投资。丰田公司拒绝把一个部门生产的零件“推”给另一个部门。同理,它也不让信息技术部门或先进制造技术部门把新技术“推”给执行创造价值工作的汽车设计与制造部门。任何新技术都必须通过严格测试,如果能有助于人员流程,并能创造价值,方被广泛采用。而且,在丰田公司,决策者多半是在企业现场工作经验非常丰富的工程师。这样经过彻底评估而确实证明新技术具有长期效益,那采用新技术的决策就变得简单且明显了。

作者: fay__chan    时间: 2011-11-12 12:02
细节11:奉行不悖的“成本控制”原则
                 成本控制是丰田公司长久以来奉行不悖的原则之一,无论经济状况是上升还是下滑,丰田公司的每个分支机构都会被要求削减成本、桌面项目和经费。2005年初,随着被称为“成本杀手”的渡边捷昭被任命为丰田公司的总裁,成本控制再次成为公司的热点之一。
事实上,多年来,丰田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套控制成本的有效方法:
多环节着手严格控制成本
1.        控制经费
                包括劳务费、材料费(直接的或间接的)、保全费等。丰田汽车公司把降低经费成本当成例行的公事,用制度去保证它,尽量为其创造良好的实施环境。例如:1961年丰田公司召开了成本会议,逐渐把改善成本活动纳入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并确立了按车种改善成本的方法。
2.        改进生产工艺
        控制不同工序所耗的资本,包括铸造工序、机械加工工序等。随着新建企业的增多,企业之间出现了可比性,于是,在1965年丰田设立了“企业间比较委员会”,以推动各家企业之间的降低成本活动。通过这种方法,各企业之间同一道工序经过比较,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找出改进工艺、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法。
3.        注重从细节上节约成本
        丰田公司降低成本的做法还体现在一些很不起眼的小事情上。例如,丰田公司尽量减少了不必要的会议。有人曾指出,公司的各类会议,一开就是两三个小时,有些会议的实际内容不多,而且常常不能按预定的时间开始,预定出席人也到不齐,结果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于是,公司对这种既费时费人还浪费钱的会议进行了精简,会议也由此节省了大约10%的时间。丰田公司规定,午休时办公室必须关灯。再例如,以前由快递员送来的“丰田快讯”,后来改成了传真,并逐渐代之以电子邮件。
4.        通过生产不同类型的汽车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丰田公司按照不同的车种、相同的项目进行比较,然后规划出能满足顾客需求的产量,以便在制造过程中实现目标成本。之后,丰田公司签订确定总的指标额,在广泛征求意见、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的基础上,向各个部门分配应负担的数额,即根据各部门的预算额、生产额等按比例进行分配。此后,各部门再把自己的负担额逐级分解下去。丰田公司的这种成本控制法不仅适用于本公司的车,而且也能扩展到其他公司的车和进口车。更重要的是,不仅对降低成本极有好处,而且为计划部门提供了大量有用资料。
改进操作和设备,实现“少人化”目标
        丰田公司成功的秘诀之一,还在于它每时每刻都在考虑用最少的人生产更多的东西,即实现“少人化”的经营目标。“少人化”这一经营思想,是大野耐一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最初,大野耐一在谈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时,提的目标是“省人化”。所谓“省人化”就是节省人的意思,例如,以前10个人的工作减少到8个人来干,就节省了2个人。这样,如果一开始企业雇用很多人,后来不需要那么多,便要裁减人员。但是,自1950年,丰田汽车公司因裁减人员发生过劳资纠纷后,得到了深刻的教训,因而不允许裁员。这样大野耐一提出的“省人化”目标无疑是行不通的。
                在实践中摸索了一段时间后大野耐一提出了“少人化”目标。所谓“少人化”,是一开始就根据产量确定最后的员工的数量,然后通过改进员工的操作技能和先进设备,在不增加员工数量的基础上,提高生产量。例如,丰田公司从1966年底开始生产花冠牌轿车,最初,生产计划是5000辆左右,所以要求负责生产发动机的科长“要用不到100人生产出5000辆用的产品来”。三个月后,这位科长向大野耐一汇报说:“能用80人生产5000辆了。”后来花冠牌轿车继续畅销,大野耐一问道:“生产1万辆需要多少人?”这位科长不加思索的回答:“需要160人。”大野耐一马上给他顶了回去,“小学就学过二乘以八等于十六,没想到我这么大还用你教我,太瞧不起人了!”以后,丰田汽车工业公司一直按80人生产1万辆汽车发动机的比例来组织生产。
                无数的实践证明,“少人化”的确是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的一条有效途径。朝鲜战争期间,丰田公司便用有限的人力做到了大增产。后来,丰田公司一直在灵活的运用这一条宝贵的经验,从而能够用比其他企业少20%~30%的人力保证了同样的产量。
加倍重视老设备的保养维修
        丰田公司对于老设备有着与众不同的认识。在一般公司里,有些设备被认为是已经折旧完了,成本已经回收,什么时候淘汰都不算损失;有些则被看成账面价格已经是零了,再投进改造费用不合算,不如换新的……在这些公司里,陈旧的设备常遭被淘汰的命运。但这些认识在丰田公司根本站不住脚。
        丰田公司是从保持多大开工能力这一点来认识老设备的价值。公司认为,机器设备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它的使用年限或型号的新旧,而是后取决于他还保持着多大的开动能力。举个例子,即使是1952年左右购置的老设备,如果保养得好,现在还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开工率,在生产上起相应的作用,就不能说它的价值有丝毫下降。相反的,即使是一年前购买的新设备,如果维护不好,只剩下五成的开工率,那么它的价值已经降了一半。无论是机器的大修还是设备的更新,如果不是经过充分保养而使其陷于报废状态,并用靠不住的判断继续主张更换设备的话,公司为此支出的费用将是庞大的。所以,应该保证老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成本。
        对此,大野耐一曾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一点:人年岁越大越成熟,反而是提高了价值,因此,对待年头久的设备,要像对待人一样,加倍予以重视。
从设计着手控制成本
        从2000年6月开始,丰田公司开展了大规模成本压缩运动(即CCC21:21世纪成本竞争力建设计划)。该计划从汽车设计时着手,改变原先由各车型团队自主开发的思路,要求负责开发某一车型的总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把生产、零部件采购、销售等方面的要求反映进去,形成互动。例如,一款皇冠车,在没有完成设计时,设计小组就去征求后续缓解各部门意见:生产部门提出车模不用重新铸造;采购部门提出某些零部件太贵;销售部门提出该款式目前不流行……针对这种种不同意见,设计团队利用计算机对原先的设计进行改造,最终达到使用“通用平台”进行生产的目的。所谓“通用平台”,即尽可能用相同的平台生产多种款式的车型。本来丰田公司在推出新车型时必定使用新的平台,而开展成本压缩运动以后,设计师们从一开始就考虑如何利用现有平台。如易斯特(east)和威驰(vita)使用的就是同一平台。这样,丰田公司不仅大大节省了新车投产或车型变更时的前期投入,而且“节省了能源”。

细节12:时时处处,避免生产过程的浪费
    丰田公司提倡杜绝浪费,为了使消除浪费的活动深入有效的开展下去,“丰田生产方式”对所有的生产流程进行分析,归纳出种种“浪费”现象。同样,在企业内部的运作体系中,丰田公司同样归纳出必须杜绝的种种“浪费”现象,并认为这些“浪费”是产生生产现场“浪费”的深层次原因。
    和“丰田生产方式”中的“浪费”一样,丰田公司管理工作中的“浪费”同样是一种大概念。具体来说,管理工作中的“浪费”主要表现在:
1.        管理要素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的闲置浪费
所谓闲置,是指管理工作中的库存浪费,包括固定资产的闲置、职能的闲置或重叠、工作程式复杂化形成的重叠、人员的闲置以及资讯的闲置。而丰田公司看板管理、持续改善、现地现物制度等,都是工作流程化、规范化、职责化的有效措施,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闲置的浪费。同时,由于精益生产的不断发展,丰田公司不断的利用新的管理思想去冲击旧的思维,从而在源头上杜绝了思想闲置的浪费。
2.        缺乏凝聚力的协调浪费
                所谓协调,就是指组织中的一切要素、工作或活动要和谐的配合,以便于组织的整体目标能够顺利实现。有了良好的协调,就会出现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但是,如果在管理工作中应由工作进程、上级指示的贯彻、资讯传递以及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协调不力,就会使整个组织缺乏团队意识、协调精神,在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3.        “低效”造成的效率浪费
                所谓低效,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工作的低效率或者无效率;其二是指错误的工作造成的负效率。低效率通常是由于管理者的低素质、方法不当或者固步自封的僵化思想造成的。为了杜绝“低效”浪费,丰田公司致力于打造学习型组织,并实行内部选拔制度,公平地考核管理人员,促使管理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提升自我能力。
4.        无“理”造成的管理成本浪费
        在管理中,“理”具体指“目标、指标、预算、计划”,如果管理依“理”行事,企业就能很好的控制管理成本,减少浪费。但是,如果企业的预定指标不合理、计划编制无依据、计划执行不严肃、计划检查不认真、计划考核不到位、投入产出不匹配就会造成管理成本的隐性浪费。而丰田的“5why”可以很好的对这些浪费进行量化和细化,从而最大限度的消除管理浪费。
5.        按个人意愿行事造成的无序浪费
                丰田公司认为,职责不清、业务能力低下、有章不循、业务流程不明确等造成的无序也是一种浪费,尤其是有章不循造成的无序,更是一种极大浪费——因为管理者的有章不循不仅会造成无章无序的管理,而且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影响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
        这些无序出现的频率高了,就会造成了的混乱。丰田公司要求管理者应该分析造成无序的原因,努力抓住主要矛盾,思考在这种的无序状态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使无序变为相对有序,从而整合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率。而这也是中高层管理者应该注意和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6.        缺乏责任心和主动精神的等待
        丰田公司认为,在管理工作中,等待上级的指示、等待下级的回报、等待顾客(包括“内部顾客”)的回复以及等待生产现场的联系都是浪费的表现。其中,等待上级的指示是指上级不安排工作下级就坐等,上级不指示下级就不行动、上级不询问下级就不汇报、上级不检查下级就拖着办。等待下级的汇报是指不主动深入调查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而是被动地听下级汇报,不核实就作决定;等待生产现场的联系是指职能部门不主动去为现场提供服务,而是坐等现场的联系,没有设身处地的去为现场着想,严重的影响了生产现场问题的及时解决。
        丰田公司认为,这些等待主要是中层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主动精神,不愿意承担责任而造成的浪费现象。对于这种浪费,丰田公司认为可以用“5why”来进行职责分解,然后进行控制、检查和考核。
7.        敷衍了事的应付浪费
                所谓应付,就是工作虽然干了,但是不主动、不认真,敷衍了事,不追求最好的结果,从而缺乏实际效果。主要有应付基础工作和应付检查两种表现。无论哪一种应付,都会导致工作流程前松后紧,尤其是在涉及系统性和流程性工作时,如果前面不认真、则将对后续工作产生较大影响。例如,交货期确认不准确、不及时、就会导致生产制造系统出现额外加班浪费。
                这种浪费主要是由责任心不强和素质低下等造成的,它实际上是工作中的失职。这种浪费对组织的损害是隐性的,将逐步侵蚀组织的肌体,是一种慢性毒药。丰田公司对这种司空见惯的浪费现象予以坚决的杜绝,并建立起健全的、以绩效为中心的监督考核机制,来监督防范。

作者: fay__chan    时间: 2011-11-12 12:03
没人跟帖,依然继续更新!
作者: 牧羊人    时间: 2012-4-15 22:09
做学生真好!o(∩_∩)o
作者: erikgqp8645    时间: 2012-4-22 11:49
fay__chan 发表于 2011-11-12 12:03
没人跟帖,依然继续更新!

虽然我没有详细看,但是还是要回复。因为我知道,我们的回复是您持续更新的动力。谢谢!
作者: lzfgood2008    时间: 2012-4-30 15: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ywbgjh    时间: 2013-10-16 23:51
很不错的资料 哈哈
作者: alan08716    时间: 2013-11-15 08:47
楼主幸苦一下整理成册啊。
作者: miffoe    时间: 2014-6-13 14:03
谢谢分享,楼主辛苦




欢迎光临 精益大本营 (http://leantp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