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大本营
标题: 精益生产推进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spaceman 时间: 2023-7-8 06:34
标题: 精益生产推进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后疫情时代制造业的动向,用“重构”来概括,没有比这个关键词再恰当的了,现在就是一个重构的时代,不确定因素多,机会也多。企业需要重构营销体系、重构供应链、重构用人方式,降本增效的压力也很大,这些事情,都让企业对精益化工作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在向智能制造转型的过程中,企业也发现,需要回过头来夯实精益化的基础,这也进一步助长了大家的关注度。
那推进精益生产的工作,怎么办效果能好呢?今天交流一下“精益生产推进的基本步骤”这个话题。但要先讲清楚,不是具体的步骤,做精益生产具体的事情,必须得是现地现物,要进到企业里面才好说,在这里交流一下轮廓上的基本步骤。
01
几波学习精益生产方式的浪潮
对精益生产方式的学习和借鉴,中国的企业,尤其是较有规模的制造业企业,已经持续了比较长的时间。
中日邦交正常化不久,1980年前后,长春一汽公司就学习过一波日本的丰田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创始者本人,大野耐一先生,就曾亲临指导,这个是有历史记录的。当时还不叫精益生产方式,就原原本本叫丰田生产方式,TPS。那时候因为我们的产业运行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下的,所以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尽管如此,在长春一汽公司的一批老资历人的记忆中,那种不一样的工作做法,还是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大致在1997年以后,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有很象样的一批制造业的头部企业,开始有组织地学习和推进丰田生产方式。那时候丰田生产方式已经被美国重新解释,被叫做精益生产方式,影响范围也已经在全球扩展开来。那时候咱们国家的市场经济已经很有些发育,所以,企业学习精益生产方式的这一波热情,总体是自发自主的,是出于企业自身经营和问题解决的实际需要,主动性的特点很突出。学习的内容,有从日本来的经验,也有很多是绕道美欧再传到中国的。
[attach]5923[/attach]
从那时到现在,对精益生产方式的学习一直是持续未断,跟很多营销、战略种种热点各领风骚一段时间的情况很不一样,一直持续,很奇特。看学习的过程,总体又应该说是疙疙瘩瘩的;看学习的效果呢,好坏各有说法,相当不统一。但是,就这样持续着、矛盾着,在一会儿欣喜一会儿怚丧的过程中,在各种纷纷杂杂中,精益生产方式为推升中国制造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水平,回头一看,已经起了很大的作用。有不少观念和做法,已经非常深入人心,比如在看待库存、看待效率、看待质量方面,管理思维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两年,政府高层强调,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国家的首要战略,在支持硬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大力支持软技术创新,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的上层领导谈精益生产、精益管理的频次明显增多了,去年2020年8月,更是在国务院级别的文件中,在要求“对标世界一流提升管理水平”的时候,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精益化。管理精益化这种软技术创新,有了主流力量的介入推动。
02
“精益”学习,分三步
尽管如此,在整体制造业中,没深入接触过精益生产方式的企业,仍然还有很多。所以,推进精益化工作中的一些规律性的经验,还是很有必要多交流。
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我们已经知道,精益生产方式在思维、方法、效率上很不一样,在学习和借鉴上,不能追求一蹴而就,急功近利是要不得的,办这个事情的几个轮廓步骤,是绕不开的。
首先的步骤,是学习认知
其方式是,动耳朵去听,动眼睛去看,走出去,去研修。
一方面,弄清楚精益生产方式是怎么回事,找到明白人,把事情说明白了;另一方面,要解决两个问题。什么问题呢?是“推进精益生产方式是项什么工作”和“为什么推进精益生产方式”这两个根本问题。
这两个问题,听起来不是很简单吗?其实并不是那么好解决的。但这又是推进精益生产首先必须要解决的。解决好,后面的事情就事半功倍,解决不好,后面的事情就事倍功半,甚至是无功而返。有多少例子,看起来这两个问题似乎解决了,其实并没解决,或者中间掩盖了夹生的东西。因误会与精益生产结缘,又因了解而与精益生产解缘,这种情形并不少见。
我们的起心发念可能是降本增效,这很正常,无可厚非。通过多处走走看看,深入调研学习,深入思考论证,能找到原本的、正确的定位。推进精益生产是项什么工作?原来它是一项培养人的工程。
为什么推进精益生产?是为了重构企业整体价值观体系。把这种本质认识清晰确立起来,而且还要花时间,通过各种方式研究沟通,在公司内尽量广泛地形成共识。事情原来是这么个事情,你就说干不干吧。培养人、重构价值观,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可是头绪很多的,这里面还有最高层自己需要进行人格革命的辛苦,而且是首当其冲。
[attach]5924[/attach]
精益生产方式说起来就是一套方式方法,从“术”的层面把它弄清楚并没有什么大困难,复杂不到哪里,但关键是,它背后有不同的人才观、质量观、效率观、成本观甚至是世界观这些“道”,跟原来的观念冲突很大。这些“道”不理清楚的话,“术”是不好拎起来的。
在学习认知阶段,看起来尽是干些谈经论道的事情,好像是务虚,其实不是,是务实。务的什么实?这个实,落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在确立“长期作战”的方针上大家形成共识,另一个是在公司里确立起来正确的“评价导向”,而这两个,是推进工作的关键基础!
然后的步骤,是培训,掌握必要方法
但要注意的是,培训阶段通常还不能追求在经营上的降本增效的效果,还不到时候。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模拟实操方式的培训,都很好。但精益生产方式的灵魂,并不在工具方法上。精益生产方式虽然是方式,也有典型工具,但方法工具不是固定的东西,它是水无常态的,适合别人的东西,不一定适合自己,即便是象“标准作业三票”“物料信息时间流动图”这类的通用性很强的工具方法,在具体细节上,每家企业也会不一样。
[attach]5925[/attach]
培训方式方法的工作一定是不能少的,如果精益生产方式只讲道,不讲术,不讲方法,那就成空的了,成玄学了,就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个说法一样,术之不存道将焉附啊?在企业里,只讲大道理,不给出来方法来,是行不通的,企业是办实事儿的。但始终需要把牢的是,掌握精益生产方式的一些典型的方式方法工具,目的是,通过这些方式方法工具,弄清楚相匹配的观念,弄清楚它的原理原则,弄清楚它的魂儿是什么。
之后的步骤,是以精益生产方式的新思维去确定问题
这才真正是主体。借鉴精益生产方式的方法和标准去解决这些问题,焦点是“问题解决的行动”。在行动之后,再重新沉淀出来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标准,这才是能拿到手的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才是真东西,而且还要循环打破和重建,不断创生。
开展精益生产推进工作的时候,企业常常会选择外部智力机构做指导、做支援。精益生产方式不是纯粹的学问,它更是一套庞大的经验体系,充满着与我们通常的生产组织和企业运行非常不同的观念和方法,外部智力机构应该是以长年的实践行动,通过大量解决问题把这些观念和方法记忆到身体里面的,这样才成,不能是单纯的理论逻辑,单纯的理论逻辑是不够的,在实践的世界里很多事情常常并不按逻辑走。
[attach]5926[/attach]
在行动起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要看反映在经营上的效果了。精益生产方式是一种降低成本的生产方式,一定要在“降低成本”上有成果,而且成果不能是一时的,而且降低的成本不能光是制造成本,尤其要看周转成本的降低,这是看只做些现场改善,还是能把工作深入到生产组织方式肌里之中的重要着眼点。但目的定位仍然需要弄清楚,不能错位:达成问题解决的阶段性目标,降本增效那一类的,这是行动的牵引,是基本目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这个过程改变重塑生产组织方式和企业的职能划分、业绩评价、薪酬制度等这些管理方式,而最终的落脚点,一定要定位在培养人上,这才是保驾护航推进工作持续深入的应有的评价导向。
归拢一下的话,轮廓上的三个大的步骤就是:学习认知-培训方法-行动实践解决问题。
[attach]5927[/attach]
欢迎光临 精益大本营 (http://leantp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