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大本营
标题:
“日本制造”与职业训练法
[打印本页]
作者:
spaceman
时间:
2015-8-24 08:48
标题:
“日本制造”与职业训练法
右图为创始人丰田喜一郎。
本报记者 黄春宇
没有教育支撑、没有政府主导的严格有效的职业训练,日本战后七十年的经济重建与发展不可能做到今天的水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的是,中国的职人精神并不比日本逊色,比如景德镇的瓷器技工等,但在大多数的生产领域,长期以来我们没有真正导入严格的标准化,自然也做不出一流的产品。
立秋已过,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似乎已经结束了,但日本旅游市场的热度却不曾消退。在国外游客数量与购物消费金额的统计中,占据比例最高的都是中国人。来自日本观光厅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访日的外国游客在日本购物消费了7066亿日元(约合364.6亿元人民币),中国游客贡献了2775亿日元(约合143.2亿元人民币),人均消费金额达到30.0434万日元(约合1.57万元人民币),排在外国游客消费能力榜的榜首。
从马桶盖、电饭煲、保温杯到药妆、菜刀、背包,凡是杂志上推荐或是朋友圈里转发的热门商品,众多中国游客都会趋之若鹜,分分钟把日本的商铺变成了旅游景点。赴日旅游,在一部分人看来,购物的意义远远大于旅行。“中国游客对于‘日本制造’之品质和服务的高度信赖感,使得日本的日用商品被大量抢购。”有日本媒体如此评论。
文汇报:谈到“日本制造”的魅力,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遭遇大幅贸易赤字的中国政府制定相应政策,以期用中国的市场换取日本的技术,不过实际情况并不那么乐观——同样的技术、同样的设备,但中国“学生”的作业与日本“老师”的标准存在着无可奈何的差距。原因在哪里?华东师范大学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的李永晶曾撰文论述了问题背后的三个因素:职人精神、生产组织方式与经营理念。
“职人精神”以职人(也称工匠)的全人格为赌注,唯一目的就是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而这种全人格的、旨在提高产品物理品质和精神品味的制造业主体人格结构,是日本从传统继承的最大遗产。“生产组织方式”是一种基于“磨合”的生产方式(区别于机械拼装的“组合”),技术的发明与使用、零部件的具体制作与消费者最终消费的“产品设计思想”,在日本的企业生产过程中高度结合在一起。“经营理念”从根本上讲是两类人的理念:一是企业从业人员,所有人将企业视为家族般的“命运共同体”;二是消费者,在满意的底线之上,对接其消费欲望,实现其消费价值。
谢小彬:“日本制造”为何这么强?这算是老调重弹。我觉得可以概括为,源于日本企业不懈追求最好的产品与最好的服务,这就是他们的目的和目标,也是前述三个层面解释的完美统一。但如果只靠这三点,没有教育支撑、没有政府主导的严格有效的职业训练,日本战后七十年的经济重建与发展不可能做到今天的水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的是,中国的职人精神并不比日本逊色,比如景德镇的瓷器技工等,但在大多数的生产领域,就有点像中国菜,盐和调味料放多少都是依据厨师的手感,时咸时淡时鲜时甜。长期以来我们没有真正导入严格的标准化,自然也做不出一流的产品。
文汇报:上世纪70年代末,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率团访日,考察了日产汽车、松下电器等现代化企业,还乘坐了新干线。对于当时的中国产业界来说,应该是大开眼界了。
谢小彬:感谢伟大的改革设计师邓小平的深谋远虑,我觉得他的访日给中国改革开放带来了不可低估的重要变化。那个时期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迫切需要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当时利用日元贷款引入了大批日本的经营顾问帮助指导中国企业的改革,主要是TQC(全面质量管理)与QC(质量管理),但始终没有把精益生产方式和质量管理之基础的TWI(Training Within Industry,中文名:TWI企业现场管理技能训练)与MTP(ManagementTrainingProgram,中文名:MTP企业中高层管理技能训练)这两个基础培训及时导入国内。现在回头看看,三十多年了,我们确实做了许多工作,但是与世界一流产品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品质和服务的标准化也没做好。现在经济界企业界仍然喜欢大谈革新与创新,这些词的使用频率相当高,却基本不提“标准化”这三个字,似乎大家都认为这很容易,但标准化恰恰是现代化企业生产方式及其理念的精华所在,没有高度的作业标准化,企业内每天的日常改善活动将杂乱无章,无从做起,更谈不到改革与革新了。
文汇报: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变化,企业的现场管理者更需要拥有基本的管理技能,从而适应环境。出于对人性的尊重以及科学方法的研究,TWI所代表的生产和服务业现场管理技能在日本广为应用并成为其工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听说日本产业界亦大力推动了TWI在亚洲的应用?谢小彬:关于TWI培训的历史说来话长。它始于英国,开发成型于美国,成长壮大在日本。1940年,德军攻占法国巴黎,美国进入临战状态。如何强化战时的生产体制,尽快打败德国和日本?美国人的想法是在企业中制定训练员工的计划。TWI由美国联邦政府战争部开发,在1940年至1945年间,由战时人力资源委员会负责运作。战时的美国工业面临成熟技能人才短缺的困境,改进职业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块短板。最初TWI总部只有正式员工45人,制作课程、调查统计,至战争结束前,专门从事TWI训练的国家公务员超过了400人,不少产业界人士也自愿参与进来。
目睹美国尝到了甜头,英国劳工部于1944年派遣专员赴美评估TWI,后在英格兰启动了相似的培训项目,同时致力于推广至美英之外的65个国家(1959年的数据)。二战结束,美国政府层面不再资助TWI在美国的开展,但是斥资将其引入遭受战争侵袭的欧洲与亚洲国家,比如在一片废墟中失魂落魄的日本,最终在这里形成了以kaizen(意指“持续改善”)文化为基础的工业传统。丰田的标准化作业就是最好的典范,曾担任丰田公司人才开发部部长、出版《丰田持续改善法》的加藤功说过:TWI培训被认真并持之以恒地实施着,成为企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丰田生产方式(在中国又被称为精益生产方式)的基础。过去三年,丰田蝉联全球最大汽车商桂冠,今年第一季度,全球销量第一的头衔依然属于这家日本公司。
TWI刚被引入日本时,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法律依据。尽管当时的职业训练在日本的《职业安定法》有所涉及,但具体表述并不明确,因此1949年5月第一次修订时在第30条做出规定:“劳动大臣除了根据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技能培训之外,为需要对指导员工的现场管理者实施作业训练的工厂和企业提供技术援助,可以设置经过特别训练的(TWI)辅导员并制作必要资料。”劳动省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编译TWI英文教材,至1950年,使用国家经费培养了543名TWI指导员,受到他们培训的学员达到1.5万人,采用TWI训练的企业达137家。1955年,社团法人日本产业训练协会应运而生,六十年来专心主打TWI和MTP的师资培训,共培养了20000余名TWI培训师和近4000名MTP培训师。
文汇报:《职业安定法》是不是日本的职业训练法?
谢小彬:对,这是早期的一部,日本的职业训练法有一个漫长的演变与修正过程。日本产业绩效委员会编写的《日本制造》一书有专门章节探讨人才与教育——“通过良好的教育制度培养出的杰出人才是日本经济发展、尤其是制造业发展的原始动力之一。”1900年确立的义务教育制度得到大力推广,只用了20年的光景,就让99%以上的学龄儿童接受小学教育。二战后又实行了初中义务教育,统一教学内容,培养了大量素质平均的高质量人才。高等教育从上世纪60年代起迅速发展,伴随劳动力的高学历化,努力追赶世界强国脚步的日本逐渐在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中占据了优势地位。与之同时,企业也实行了以终身雇佣制为前提的内部教育训练活动,培训了一大批优秀的现场技术人员,促进了产业活动的发展。
在推进义务教育制度之前,日本政府一直在扶持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如《农业学校令》(1883)、《商业学校通则》(1884)、《实习教育费国家补助法》(1894)、《产业教育振兴法》(1951)等。1955年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遇到了第二次产业革命。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制定了《职业训练法》(1958),适应产业界对于劳动力技能的需求。1965年,战后第五次经济危机的阴霾褪去,日本的劳动力市场由过剩转向不足,地域、产业、年龄等因素构成的劳动力供需关系出现不平衡。《新职业训练法》(1969)应运而生,其目标有三点:培养操作和智力兼备的新型职业工人,分阶段、有系统地进行终身职业训练;改善技能鉴定的内容,整顿、扩大其实施体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技能工人的社会与经济地位。在这部法律实施了十年后,产业界提出实行机动的、有效的离职和转职训练,给中高龄的从业人员提供职业训练的机会,于是又有了《部分修改职业训练法的法律》(1978)。
根据《职业训练法》的规定,日本的职业训练分为标准训练与指导员训练,前者包括培养训练(即将成为雇佣工人的毕业生、尚未掌握技能的新的雇佣工人)、提高训练(在职业方面具有相当熟练程度的技能工人)、能力再开发训练(主要是失业工人);后者面向有意愿成为职业训练指导员的学员,通过技能与知识学习提升职业能力。至于训练课程,教科书、设备、训练时间以及其他事项的标准由国家统一规定,国家级别、都道府县、促进雇佣事业团体的职业训练均照此执行。为了让全国的职业训练达到同一水平线,政府还会奖励那些遵循这一标准进行职业培训的企业。
可以说TWI指导员制度就是日本《职业训练法》中的标准训练与指导员训练的核心与开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TWI/JI(工作指导)模块。起源于TWI/JI的工作分解方法成为今天所有行业职业训练的首选内容。七十年来,这一把首席交椅始终没有易位过。TWI/JI/4J(工作指导,工作关系,工作改善,工作安全)的标准化程度之高(实施卡片,学员教材,讲师教材三位一体),也令人震撼。
有一项统计:从1975年至1985年,得到都道府县知事认定的实施职业培训的企业从1064家增加到1163家。随着技术革新与服务理念的变化,1985年,《职业训练法》改名为《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法律规定开发劳动者的职业能力是事业主应尽的义务,确保事业主给予劳动者多样的职业能力开发的机会。《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此后经国会讨论,多次补充和修正,设立职业能力开发学校来实施新的高级职业培训,鼓励劳动者积极主动地参与职业能力的开发与提高。最新一版于2011年12月14日发布。
文汇报:1997年11月,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即现在的中国企业联合会)与日本产业训练协会签署了十年合作协议,将包括TWI与MTP在内的企业管理改善基础课程引入中国,这个跨国合作项目目前进展如何?
谢小彬:TWI培训教材在日本卖了六十余年,几乎每天都有企业在实施TWI培训,至今没有间断过,在产业界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在中国一直不温不火,这与本人的推动不力有关。2014年5月,中国企业联合会名誉会长,前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先生在99岁高龄时为我们的TWI/MTP系列培训教材公开出版题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共11册),他热情推荐了TWI/MTP培训,写道:“TWI和MTP培训教程从1998年起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引入中国,十几年来收到很好效果,培训出很多优秀的企业实用人才。这两套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坚持科学管理和注重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随着30多年的改革开放有了很大提高,但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仍是十分必要的,希望TWI和MTP培训教程的公开出版发行,能为我国培训出更多优秀企业管理实用人才发挥作用。”
为感谢袁老对我们的支持和继续推动这两个培训,2009年,日本产业训练协会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及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合作,开始了直接与政府有关部门对接,共同开展对中国中小企业提供TWI/MTP培训的项目。日本的经验表明,对上市企业和大中型企业而言,一旦尝到TWI/MTP培训的甜头,便会自觉导入。但中小企业则有心无力,拿不出这部分的预算。中国的中小企业有4000余万家,还有人口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期待我们的人大和政府有关部门,仔细讨论如何构建一部以TWI/MTP教程为核心,以培训一大批有意愿取得TWI/MTP培训师资格的国家公务员为主导的《中国职业训练法》,由国家公务员带头实施以科学方法和尊重人性为基础的TWI/MTP培训,给中小企业这个巨大群体创造能力与价值提升的职业培训机会,使中国真正从低端制造大国走向高端制造强国,并能提供世界一流的服务。
TWI培训在中国开始有一点知名度,首先要感谢中国制造业对导入精益生产方式的热情,但是毋庸置疑,TWI培训对广大服务业的贡献绝不比制造业小,甚至在美国的医院里都可以看到TWI培训的成功案例。迄今为止,我们和中国各家培训机构合作,培养了TWI/MTP讲师队伍近900人,直接和间接培训了近10万人,但仍然不到日本的1%。我们也已经有了职业教育法,但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的概念不一样,行业通用的标准化离不开职业训练。立法是一件复杂且严谨的事情,可能会牵涉很多利益方面,但最大障碍在于,我们是否有意识去做最好的产品,去提供最好的服务,并且将其视为自己的动机和目标。
当今发达国家教育界的发展趋势也表明职业教育与训练日益受到重视,日本文部省最近要求各大学的文科专业如文学部法律学部等削减定员编制,引入更多对大学生就职有利的职业教育课程专业等。也期待学者、媒体与读者对今后中国是否有必要构建一部以国家公务员带头指导并直接参与培训的职业训练法的话题,继续关注和讨论。
作者:
waxianzilaiye
时间:
2015-8-24 22:47
大环境就缺少工匠精神
欢迎光临 精益大本营 (http://leantp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