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大本营

标题: 生产线优化案例小结 [打印本页]

作者: spaceman    时间: 2015-8-24 08:47
标题: 生产线优化案例小结
生产线优化项目——个人小结

个人观点:生产线改造除了考虑预期产效,还需考虑工艺优化,特别是涉及到重型设备,后续持续优化搬迁不是特别现实,所以有时候觉得老式的以集群式设备布局为主的公司,做生产线改造改变意义大于实际结果。
        怀念我们的师兄师弟们,尽管他们有几个已经转行。项目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即可完成的事情,此总结只在技术方法上做了些简单小结,感谢邱杰老师和周红侠老师,谢谢你们的指导。
一、生产线优化
2010年4月天津爱博瑞咨询公司和重庆XX集团公司合作,推进生产线优化精益项目。公司首期选定了三条生产线做试点,本人担任项目担当,负责对“支架生产线”(三个试点之一)进行布局优化。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①  现状调研:组织车间领导、技术人员、生产主管、设备管理员进行了一个初期沟通,包括生产车间的设备布局/型号/尺寸,生产线的生产计划、生产周期、组织架构、人员配置、产品种类、产品数量、工艺流程、各工序作业能力、工序作业内容、物流路线、在制品数量、设备布局、设备维修记录等都做了一一调查。

②  数据分析
③  方案研讨:当数据分析完成后,本人对分析结果进行汇总,组织方案初期研讨会,邀请了车间领导、组长、技术员、设备管理员、生产计划员等,利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大家对调查分析结果进行点评,利用鱼骨图对讨论结果进行分类,个别问题引入5WHY分析,找到现存问题的真因,并制定出了一些对策,为后期方案设计做准备。

④  方案设计:依据生产线设计的准则:
依据以上六条准则,针对支架的主要产品族,通过沙盘演练,最终设计了四套方案。
方案一:依据主要产品族的工艺流程进行“一字形”设计
优点:预计节约面积55平米,支架物流距离缩短109.5米,优化掉一个检验台,生产周期缩短,上料方便。通过作业平衡和设备的自动化改造,可以优化2个人。
缺点:需要搬迁19台设备,工作量较大,成本较高。其中有两台设备较重,精度较高,搬迁有可能会导致设备的精度降低。
方案二:进行“U型”设计
优点:预计节约面积26平米,支架物流距离缩短107.9米,生产周期缩短,且能采用多能工提升效率,通过首尾控制能有效的预防批量质量事故。
缺点:需搬迁16台机床,工作量较大,成本较高,且车间上料口空间有限,如果采用U型设计,产品下线区没有充足的位置进行摆放,势必会导致一定的拥堵,且会截断通道,目视效果不佳。方案三:对当前的设备布局,做一些物流的疏通。
优点:仅需搬迁8台设备,工作量小,成本低,支架产品物流距离缩短86米;
缺点:物流上会有回流现象,中间区域依然会有一些在制品。
方案四:考虑到班组其它四类产品的公用设备,梳理全班组的物流。
优点:需要搬迁12台设备,工作量不大,能兼顾班组其它四类产品,整体物流比较畅通。预计节约面积16平方米,支架物流距离缩短58米
缺点:仅单独考虑支架产品,效果没有前三类突出。
⑤  方案评审:组织公司领导内部评审2次,针对有型效果(投入产出)和无形效果(是否易于将来发展,物流搬运的效率,工作条件,安全性,产品质量,设备利用率,设备维修的难度,是否易于管理等)两个维度进行了评审,评审后对首次制定的四套方案进行了优化。协调咨询公司顾问组和公司内部领导组进行第三次评审,评审结果确定了采用第四套方案的模型,再做相关细化、优化。

⑥  方案实施:方案确定后,组织生产部长、车间主任、设备科长、技术科长、及相关人员依据5W1H方法确定具体的实施计划,计划主要分为两部分,硬件搬迁和软件优化。
⑦  试生产 生产线硬件搬迁前,精益专员负责策划生产线试生产企划案,待设备搬迁到位后着手准备试生产,分四次,一个月的时间,将影响生产线正常运作的各个环节逐一击破。
⑧  标准化 对前期的改善成果进行固化,如生产线物流规则,异常处理流程,设备维护机制等。

⑨  项目成果 瓶颈工序时间由660秒缩短为450秒,生产线员工每日工作时间减少1个小时,支架数量由原来的40个,提升到53个,每个支架利润65,理论利润为20多万,2011年统计结果显示,实际利润为15W多(中途有两个月生产计划不饱和)。物流流转批量由50个较少到15了,生产效率提升20%,现场在制品减少75%,物流距离缩短58米。
此小结为3年前所做,有些地方可能需要重新思索一下,近期由于个人原因,未能及时更新内容,先给大家来点干货,以表达个人歉意,后续我会努力的,尽力不辜负大家的关注!






欢迎光临 精益大本营 (http://leantp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