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创造灵活的工作场所--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变化,现在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企业面临着新的课题——速度,怎样以最快速度满足用户需求成为大课题。企业在实际的运转过程中,首先是将生产出来的产品放到仓库里,然后再销售出去。问题随之而来,因为库存高,导致很多产品需要打折,然而很多国外企业可以提前几个月预测到消费者的需求,它的产品和市场是完全同步的。在企业内部如何运作才能买足多变的市场需求呢?事实证明精益生产方式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顽症。精益生产作为一种从环境到管理目标都是全新的管理思想,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它并非简单地应用了一、二种新的管理手段,而是一套与企业环境、文化以及管理方法高度融合的管理体系,因此精益生产自身就是一个自治的系统。那么它是如何解决这类问题的呢?
灵活的工作场所的本质
精益生产方式,又被称为准时生产方式,仅从概念上理解即可得出“准时化”的含义,那就是意味着必需的产品、在必需的时候,只生产必需的数量。只有这样才能达成最终的目的,即通过降低成本产生效益。
为了适应市场需要的变化,使作业现场的作业人员数量具有灵活性,从而达到“准时化”的目的,这在精益生产中称为少人化。市场需求对产品的功能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产品的复杂程度也随之增高,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受到了挑战。在大批量生产方式中,柔性和生产率是相互矛盾的。众所周知,只有品种单一、批量大、设备专用、工艺稳定、效率高,才能构成规模经济效益;反之,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设备的专用性低,在加工形式相似的情况下,频繁的调整工夹具,工艺稳定难度增大,生产效率势必受到影响。为了同时提高制造工业的柔性和生产效率,使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产品成本,能使小批量生产能与大批量生产抗衡,柔性生产线便应运而生。
精益生产体系中所倡导的根据工艺要求建立灵活的工作场所,并使用必要的人员数量(少人化),其实质就是建立高效柔性生产线来满足多变的市场需求,从而减少在制品的数量,提升工作效率,从而达到最终的目的——降低成本产生效益。首先了解何为少人化?
实施少人化的目的及方法
所谓少人化就是在生产上需求产生变化(减少或增加)时,变更(减少或增加)作业现场的作业人员数量。少人化,是根据需求的变化必须减少作业人员数量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目的是为了保持高效的工作效率。例如,在某生产线上,10名作业者生产100件产出,但市场发生变化只需要生产80件产品,即产量降低至 80%,作业人员也必须减少至8名,从而确保一直的生产效率。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少人化的意义,那么建立能够实现少人化的作业场所显得尤为重要。少人化就是需要以最少的人员来对应市场的需求,它是与降低定员制的省人化有区别的,为此要:
1.无论谁都能简单作业的标准化;
2.在机械设备上安装脚轮,可以使其自由地运动;
3.消除有距离的小岛,集中在一个地方作业,管理多个工程;
4.进行轮换作业,培养出无论哪个工程都能做好的人才;
5.抛弃“这个工程是由多少人员编成”的这种定员制的考虑方法。
在同一项工作中,一名作业者操作很多台同种类的机器,把这种工作叫做管理多个机台。与此相对,管理多个工程是指按作业流的顺序,管理很多的工程。管理多机台的时候,虽然增加了台数,但并不能就单纯地认为提高了效率,这是因为在各工程中,因由生产量的差异,所以会增加中间半成品。第二天生产数量变动时,管理多个机台方式因机器被固定,增加或减少作业者是比较困难的;而管理多个工程就可灵活地应对产量的增减。另外,在管理多个工程的情况下,若有另外的作业者加入,会有助于原作业者水平的提高。
可以通过标准作业组合表等工具测算得出需要具体的作业者数量。见图1所示,此例中是一个操作3台设备(加工中心、车床及钻床),并具有一定的空闲时间。
在实际的布局中按加工中心、车床、钻床这样的工程顺序管理机器。在各个工程中,因为机器是按照U型摆放着的,所以加工完成的物品马上就可以流送到相邻工程去,根本不需要专门的搬运者。
通过多能工的培养,实现少人化
首先了解一下工程流。只管理相同的工程(管理多机台),称为“横流”或“管理横流”;管理多工程被称为“纵流”或“管理纵流”。另外管理多个机台的作业者,即使管理再多的机台,机台也只是机台,他也只能是单能工。与此相对,管理多个工程的作业者,因为能操作多台不同的机器,所以被称为“多能工”。在多品种少量的产品混流的组装线,重点是保持生产线的平衡和保证成品的供给,可因为有个人差异,保持每个作业者的工时是很困难的。
因此,每一个作业者所履行的职责范围是否扩大或缩小是实现少人化的重要因素,见图2所示。虽然通过设计完善的设备布局能够实现这种效果,但是仅靠设备布局不能实现少人化。少人化的真正的意义是为了适应需求的变化迅速变更各作业现场作业人员数量。少人化要求作业人员具有能够应对循环时间和标准作业组合的变化,以及在多数情况下能应付一个个作业内容变化的能力。所以,必须把作业人员训练成对所有工序的所有岗位都是熟练工的人,即为多能工。
精益生产体系是通过工作岗位轮换培养多能工的。工作岗位轮换制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现场管理人员的轮换,为了把一般的作业人员培养成为多能工,首先职务系列中的管理人员必须亲自多为多能工以身示范;第二阶段是作业人员在组内轮换,为了实施这种轮换,首先要了解员工的技能水平(见表1),根据现状制定每一个作业人员的作业训练计划,可以实施OJT等方法;最后是每天数次的工作岗位轮换,从而可以确保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
灵活的U型生产线
U 型生产线是将机床的作业高度设置在同一平面上(或者使用垫板等,易于作业人员操作),以U字形对机器和设备进行布局。生产线的U型设计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成本线柔性的一种有效方法,这不仅使机床布置更为紧凑,而且能有效的缩短作业者行走的路程和作业时间,以生产节拍为周期合理的进行多机的作业组合,以控制好生产线的在制品和投入产出同步进行,具有拆卸方便、组装灵活、提高生产效率等特点。
U型生产线布置是柔性生产和精益生产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生产线布置方式。U型生产线布置让生产线拐个弯,将生产线上的物品投入口和输出口放在一个地点。相对于将物品投入口和输出口分开的直线型生产线布置,它有如下优点:
1.为生产线的平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2.随生产线流动的产品托板、工夹具等流回到起点,减少了搬送作业;
3.一人进行多项操作时,有利于减少人员走动;
4.不用安排不同的人进行投入材料和收集成品的工作;
5.物流路线更加顺畅。
灵活的工作场所带来的意义
为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生产方式的灵活性和可变性正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灵活的工作场所体现了柔性生产的思想,而柔性生产的思想正是为了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产生的。柔性生产是指企业通过变革生产方式,以快速对应市场需求变化的一系列方法。“柔性”是指企业能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快速提高和降低产能、变换产品品种的能力。大型生产线产能固定,为制造特定产品而设置,因而不具有柔性。柔性生产是相对于大型生产线难以变动的“刚性”而言,更具有灵活性和可变性。灵活的柔性生产布局具有以下特点:
1.利于生产线的平衡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
2.低成本设置生产线;
3.一种持续变革的生产方式。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要求企业的生产方式也相应做出调整,灵活的工作场所可以快速对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随着国内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很多企业也逐渐了解到将要面临着重大的压力。那种通过雇佣大量员工进行生产的体系已经成为历史,企业必须寻找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企业运营的真正目的是产生利润,只有在必要的时间、生产必需的产品及数量,才能完成其目的。
精益生产体系中创造灵活的工作场所可以为企业实现这种想法,它通过合理设备布局、高效的多能工培养等方法,实现企业家的理想中的目标。希望企业通过对精益生产体系的学习,并结合企业的实际的情况,充分考虑工作场所、设备情况、人员技能水平等因素,在不断的努力下,尽快满足多变的市场需求,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欢迎光临 精益大本营 (http://leantp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