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大本营

标题: 【精益案例】博世:20年改善历程的心得分享 [打印本页]

作者: spaceman    时间: 2014-4-1 22:11
标题: 【精益案例】博世:20年改善历程的心得分享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博世(Bosch)集团设在葡萄牙的一家工厂里担任工程师,那时第一次听说了今井正明的名字。我的上司与公司的其他几位高层管理者一同去了德国,接受今井先生的培训,他回来后将所学到的不可思议的哲学道理告诉了我们。他说,那套哲学的名字是“改善”,在未来的年月里,它将指导我们公司的发展。
    几年后,我从国外又回到了葡萄牙,担任了工厂的高级副总裁。这家工厂颇具规模,大约有1000名员工,年营业额超过3亿美元,是即热式热水器行业的领导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同几家日本企业竞争市场份额。
    那时,博世集团刚刚开始在全球实施名为“博世生产系统”(Bosch Production System,BPS)的新式生产系统,它的原型是“丰田生产系统”。根据该生产系统的要求,博世的所有工厂都必须遵从相同而严格的标准,用相同的评分体系予以评判。
    我知道,这将是不小的挑战。由于我们的工厂自动化程度不高,所以与其他博世工厂相比,成本结构也会有所不同。并且,由于葡萄牙在地理位置上位于欧洲的边缘,要将产品投放到欧洲市场销售,物流费用也会较高。此外,我们的蓝领员工的教育程度也不如德国等其他国家。我想我们的员工必须得非常努力地工作,才能同其他的博世工厂竞争,与此同时,他们还需要来自管理层的强力支持。
    到任后,我将第一个星期的时间都用在了巡视工厂及与员工交流上。我发现,尽管机器设备很好,技术能力也不错,但是大家心里的改善意识却还处于较原始的状态。进一步说,尽管已经具备了改善的工具及流程,却缺乏时刻寻求改善的理念。
    举个例子吧,员工们总是声称已经学会了“快速换模(Single-minute exchange of dies, SMED)”的技术,但我却发现,他们并没有像今井正明大力提倡的那样,应用持续改进的方法论,通过不断设立新目标来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我告诉员工们,我们正在错过一个改进生产系统的大好时机。
    改善必须以愿景为起点
    对我来说,非常明白的就是,我们需要创建一个愿景:不仅要使生产车间里的员工树立起持续改进的思维模式,而且非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包括管理层)也必须有此思维模式,而这些人往往并不参与到持续改进的活动中。为此,我们在各个领域都应该广泛地实施诸如“价值流图析”和“价值流设计”的活动。
    但是这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简单。我手下曾经有两名中层管理干部,总是令公司在改善方面的努力化为泡影。他们来开会时会对所有事宜都表示赞同,但是一转身回到部门里就立刻转变态度,并且让他们下属的员工别理改善的事。我几番努力,都没法让他们参与到改善行动中来,于是决定调离其中一人,解雇另一个人。这个决定给了公司其他部门一个明确的信号:任何人都不能阻挡公司为改善所做出的努力。
    我们为工厂制定了愿景,并且使绝大多数人相信,改善就是公司新的方向。这一愿景体现了公司对世界级制造标准孜孜不倦的追求,严格地遵从“博世生产系统”的八大基本原则,而且,其中反复强调的是全体员工的参与。
    通过改善来培养员工
    我们工作的关键,是令所有员工都来信奉持续改进的观点,我们称之为“改善文化”。要实现这个重要的转变,我们需要考虑许多事,当然,一项特别重要的事是,你必须清楚自己身处何国。举个例子,在我所在的国家里,如果你想让别人做什么事,你必须每天都去叮嘱。但是在德国,我曾经在那里工作过几年,如果你每天在工作上对下属再三叮嘱,你会被下属们冷落,因为他们比葡萄牙的员工要独立得多。
    葡萄牙的许多公司里实行森严的等级制度。在制造层面上,你拥有低技术和低学历的员工;而在非生产部门里,员工们拥有出色的技术和良好的学历,他们甚至会讲三种、四种甚至五种不同的语言。
    改善帮助我们建立了一种新的公司文化——蓝领员工比起白领员工更受重视。比如当我们实行全面生产维护制度(TPM)时,我们认识到,一线操作工必须对机器设备有主人翁的意识。
    我之所以对此深有体会,源于一次日本工厂的参观经历,我亲眼目睹一位车间工人对着厂长大喊大叫。我向身边的翻译询问,得知事情的原委:那位工人刚刚因结婚休了五天假,但在这五天内没有人替他保养设备!在改善文化的体系下,设备不是公司的,也不是股东的,而是属于操作人员的。这一点至关重要。
    回到葡萄牙后,我将上述原则解释给他人,这或许是我们推行改善理念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霎那间,人们开始信奉TPM。而我也意识到,推行改善并不总是需要你花很大的力气。的确,在开始推行时会有不小的阻力,然而一旦员工步入改善的正轨,推行工作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我们工厂的得分开始有了提高,但这一切并非一蹴而就。在2003年的博世生产系统(BPS)审核中,满分为800,我们仅得到275分——这并不是我们期望的结果。然而到了2007年,我们得到了500分,成了博世集团中的标杆工厂。当年,博世集团举办了一个竞赛,我们工厂被认定为全球实施BPS最好的五家工厂之一。另外,我们有一些让员工参与、授权员工改善的实践也被采纳,并在全球范围的博世工厂里推广。这对于像葡萄牙这样的小国家来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改善不能委托他人
    如果没有领导力,一切都是徒劳。我要给CEO们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无论作为管理者还是个人,你必须要把自己拉出“舒适区” 。你自己必须要有做出改变并且迎难而上的意愿,否则的话,就不要搞改善。
    另外,你也不能将改善工作委托给他人。每次在公司内实施时,我总要向大家强调这一点。改善需要所有员工共同努力,但尤其需要最高管理层的努力。你不能以为在公司内成立一个改善部门就万事大吉了,因为改善的精神必须深入每一位员工的内心。
    作为高层管理者,你必须以身作则。我们公司实施5S时,将高层管理者的办公室也纳入了实施范围。我叮嘱负责内部审核的人员,在审核高管人员的办公室时不要预先告知。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是,你必须让员工们看到,对于你要求他们执行的规章制度,你自己也不例外。
    永不停止学习
    自我改进非常重要。我们这样告诉蓝领员工:无论做什么,只要能使自己成为改善高手,总是对自己有好处的。如果他们要换一份工作,这个好处也会让他们受益。正是由于自身也能从中受益,才使得他们乐于投入各种培训之中,并学到更多。
    在改善过程中,管理者自然也要怀有自我改进的理念。我自己也很注重随处学习。做到这点并不简单,但每当我们的员工去其他国家或工厂参观时,我都会叮嘱他们留意与本公司的不同之处。
    举个例子,几周前我参观了一家而问题很多的公司。该公司几乎没有开展任何改善活动,但是有一件事做得很好:包装生产线应用了一种防错设计(pokayoke),避免了错误。我回到公司后立刻告知厂长,要求他去这家公司参观,向其优点学习。
    公司的未来建立在改善的基础之上
    改善为当今的经济注入了生机。如今的企业越来越强调降低成本、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以及使公司经营活动更为高效。尤其是现在,我们会面对以远东 生产的商品为代表的激烈竞争,在此环境下必须维持自身的竞争力。在我们博世葡萄牙工厂,如果不是自2000年以来一直推行改善的话,公司客户也许早已流失,转向更低价格的供应商了。
    成就公司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所有员工而非其他。我经常会看到有些书中写到,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这句话写起来容易,做起来却相当困难。改善给了你机会、工具和方法论,让员工们意识到他们都是公司这个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让公司不同层面的人凝聚在一起。我相信,在实施了改善的企业里,员工之间会有更多的公开交流,公司内部会更为透明,并且会给员工以较少的约束。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并且通过这样做,创造出了一个非常开放的环境,并因此带来更多的改善。我们葡萄牙工厂取得的成绩正说明了这一点。
Joao-Paulo Oliveira
高级副总裁     博世热力技术公司,葡萄牙



作者: 金晓东    时间: 2014-5-8 13:47
谢谢分享,能从不同角度了解改善
作者: asdfg123    时间: 2014-5-17 13:03
角度不同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方法不同,很好
作者: 正火    时间: 2014-5-17 16:19
能从不同角度了解改善




欢迎光临 精益大本营 (http://leantp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