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装配的流水线方式,零件kanban拉动,到机加工单元生产线建立,“压型机”完成了精益生产布局和运作流程的的实施,整体流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建立装配流水线、并在线边建立零件补充超市,若干条机加工生产线,标准件采用Kanban拉动,非标件采用顺序拉动流程)
[attach]4608[/attach]
流程有了但发挥效率还需要考验细节:要解决配套和缺料的问题,kanban及非标件的流程跟踪需要严格监控,整体流水作业方式需要更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更有效率的作业方式需要在工序作业环节消除浪费,战总和我介绍说一条组装流水线上半个月就有50个改善点。
[attach]4609[/attach]
到这里为止,大家都会感叹取得不错的成绩,客观上说,战总的聪明我个人非常佩服。或许是上天为了公平,强与弱是孪生兄弟,聪明的人往往固执。从点到面,从宏观到细节,全面的工作改善靠一个人是肯定不行的,战总也充分意识到只一点,一段时间以来可谓是身心疲惫,下属不积极不主动成了他最大的心病。
殊不知心病的产生与其本身有着莫大的关联,聪明又固执的人往往还是完美主义者,听进的是那些与其想法想吻合的建议,不同想法可能还没说完整就已经被弹开了,下属完成的工作总是不那么令人满意,而如果直接否决就严重挫伤了下属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大家已经从理智上到条件反射地等待老板的决定,而能不能执行就看老板给的压力够不够大,跟催够不够紧。结果很多老板的想法也变得不了了之。两头都痛,上下齐心痛,抱怨成为了一种氛围。
流程精益了,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之前这里出点问题,另一边可能照常生产,敲敲打打,忙忙碌碌产品总是出来了,计件的工资,个体的效率,彼此之间的影响感觉不大。如今一个点出问题,可能整个流程都挺下来,效率的损失是一大片啊。而细节的问题总是层出不穷,如何在问题中寻找方法?如何将方法规范?如何在规范中界定职责?如何根据职责设定绩效?又如何用问题衡量绩效?通过解决问题流程搭建平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能力。一个人逐步变成了一群人,一个团队。
对于外资企业或者大中型企业来说,这些是小儿科,是小学生的课题,不值得说道。而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说,这是一道坎,是升级换代、是扩张的一道坎。人生在一定阶段总感觉“瓶颈”来了,跨过去就上了一个台阶,企业也一样,在发展的历程中有很多到瓶颈:1千万,一个亿,十个亿,一百亿,上千亿…
每道坎的障碍都是观念、是胸怀、是见识,跳出来了柳暗花明,跳不出来等待平庸。聪明且固执的人要突破自己,需要在某个特定时间当头一“喝”――任督二脉打通了,又是一片蓝天啊。而这一刻什么时侯到来?不知道,这就是命啊,注定了总会来的而且是在必要的时侯。
相信其一定能突破,也祝愿威华能突破,也希望能助一臂之力。
从精益到精细,是对管理的挑战,是中小企业精益变革的关键环节,如果说管理基础薄弱影响精益推进的话,这道坎应该在中间,而不是在最开始。
欢迎光临 精益大本营 (http://leantp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