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身边那些人_幕僚与决策那些事儿(精彩)
本帖最后由 Will 于 2012-6-20 10:38 编辑判断一个人的心术,看他的眼神;判断一个人的身价,看他的对手;判断一个人的底牌,看他的朋友。或许也可以这样说:判断一个老板的深浅,看在他身边的人。
纵观历史,管仲之于齐桓公,伍子胥之于吴王夫差,孔明之于刘备,郭嵩焘之于曾国藩,辜鸿铭之于张之洞,徐世昌之于袁世凯,张群之于蒋介石……这些历史弄潮儿的背后,无不站立着一个或多个他们可以随时转身四目以对的人。曾国藩更把“成大事者,以多行助手为第一要义”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让其弟曾国荃如法炮制。怪不得清代学者袁枚感叹:“古名士半从幕府出。”
军政领域如此,商业组织亦然。19世纪后半期,幕僚开始批量进入企业,并有愈演愈烈之势。2010年4月,台湾鸿海集团设定“有思想、有胆识、肯负责”等八项资质条件,面向全球公开招募总裁幕僚群,郭台铭亲自圈选。几乎同时,《财富》杂志撰文指出,在美国,幕僚长已经成为CEO不可或缺的伙伴。在国内,成功案例也渐渐多了起来,如张子欣之于马明哲,曾鸣之于马云。
人们往往认为,那些在“老板身边的人”,不是应声虫,就是变色龙,他们之所以能懂得老板的心思,是因为他们只是老板意志的侍奉者。那么,幕僚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如何影响企业决策?作为“老板身边的人”,他们又有哪些职业印记和性格底色?
这次我们走近他们,关注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成长与阅历,思想与价值观。作为一面“镜子”,他们折射了当前中国老板和企业决策的生态。
我们看到,有着6年幕僚生涯的王栋发出了“只能自个儿成全自个儿”的感叹和无奈;有着多次从幕经验的王曦则指出了当前中国老板的“袁绍”病症(多疑、短视等)。在这样的生存土壤下,幕僚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对此,品牌管理专家黄江伟强调要看清自己的角色,不能越位错位;作为施正荣的重要幕僚,徐源告诫同行要学会“圈养”自己;正邦集团总裁林印孙私人幕僚董子竹则自称“要学会当张良,不当韩信”。在策略层面,我们还给出了“成为CEO最佳拍档的六大策略”。此外,我们还专访了三星(中国)经济研究院原院长朴胜虎先生,他针对幕僚如何更好地融入企业、发挥效用给出了诸多中肯建议。
清代著名师爷汪辉祖在其“幕学”著作《佐治药言》中,总结出了四十则“幕学金针”。作为一个出色的师爷,汪辉祖仍不免感叹:士人不得以身出治,而佐人为治,势非得已,作幕之难,有识者何思所以自处乎?
在中国,企业幕僚的角色越发需要,但为何他们看起来还有些战战兢兢?如果说老板身边的人大多是变色龙,那么幕僚无疑就应该是这个群体中的特异者,他们如何才能真正做到顺应的不是老板的心情脸色,而是企业环境和高效决策的颜色,并以现实可行的方式影响到老板?
我们使劲擦亮“幕僚”这面镜子,也是希望中国的“老板们”能从中更好地看清自己;我们推崇企业“幕僚”生态的良性发展,是希望由此迎来更为理性和健康的企业决策时代。 只能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文/王栋
6年前,我从一家自己参与创立并一手带大的国有企业退休。前脚刚离开,后脚就被老朋友介绍到了荣泰集团,给老板当顾问。还是老朋友了解我,我这辈子风风火火,从没停歇过,如果让我在家闲着,一定会“生不如死”。何况荣泰是全省规模最大的零售连锁企业,接这样一个“活”,也不算太丢人。
说实话,在一家企业呆了近40年后,心态是很怪的。那天清晨当我踏进这家企业的时候,竟然有一种久违的新鲜感。就像儿子不知不觉地长大,直到有一天,你打开门,看见他领着一个陌生的漂亮女孩,清脆地叫了你一声:爸!
我的新征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我告诉自己,要大干一场。
原来对手是“她”
之前,我和荣泰集团的两位创始人也打过一些交道,印象不错。张董事长是一位沉稳内敛的男士,陈总经理则是一个非常干练的女士,两位创始人一男一女,一唱一和,似乎非常和谐,再加上我这个老头,未来可期啊。但事实上,最近几年荣泰的发展非常缓慢,增长速度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却一直找不到问题症结,请过一些咨询公司也大都无果而终。陈总开玩笑地问我: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几个月后,我就发现了荣泰之“结”。荣泰是张总和陈总一手创立的,两人持有荣泰的全部股份。陈总掌管着荣泰大大小小所有事务,一只手捞到底。她那个脾气谁都挡不住,天下就她最能,谁都不行。我还没来多久,她就多次向我提到某某下属不行,某某效率太低,基本没见她表扬过谁,下属没有顺眼的。但在我看来,她才是最不合格的总经理,荣泰的中高管相当受罪。
我知道,这回是遇到“母老虎”了。但我这刚“上山”,岂能就灰溜溜地“下山”呢?
我旁敲侧击地和陈总聊过几次她的问题,没有任何改善。我去找张总,张总却是有点“仙风道骨”的人,不大管事。再说,和陈总创业近20年了,抹不开面子去说她。不过张总表示支持我,对我说:“这事还得劳驾您去办。”
那好吧,我上。
“胡屠夫”出招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和陈总约在一个茶馆喝茶。我想,这次必须当一回“胡屠夫”了,准备一巴掌“打醒”陈总。说实话,我六十出头了,干了几十年企业,还从没这么忐忑过。和陈总拉完家常,开始和她谈“正事”。我近乎直接地指出了她的问题,语重心长地说了一个下午。让我没想到的是,陈总竟然非常谦逊地听了一个下午,还接受了我一个建议——外聘一个能干的常务副总来帮她。公司是她的,让她“挪”是不可能的,找个能干的副手帮她也算是相当不错的结果了。那天下午回到家,我妄自得意,这是我来荣泰一年多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
不久,外聘的常务副总来了;不久,他又走了。走时给我留下一句话:他当了一年传话机。
与此同时,我感到最大的变化是陈总对我越来越客气,礼节异常到位,但找我单独商量事的频率开始降低。张总渐渐成为我和她之间的信息中介。我的很多建议逐渐被束之高阁,有上文没下文,聊的时候很开心,很有激情,落实的时候杳无音信。
这回轮到我问自己了:这是为什么呢?
直到有一天,我见了一个十几年没见的老朋友田总。聊着聊着,顿感同是天涯沦落人,就差相拥而泣了。田总原来也是一家国有企业的高管,被一个好朋友的儿子“五顾茅庐”请出来,拜他为师。当时这家企业濒临破产。田总到后,前两年老总对他言听计从,企业也慢慢走出困境。随着企业步入正轨,他发现自己这个“师傅”被“温水煮青蛙”似地“养”起来了。对他确实足够尊重,但建议都石沉大海。田总说,他准备回家养老了。
那我呢?
几天后,在一次看似简单的饭局后,我也有了答案。
烫人的火锅
那天,我和张总、陈总一起吃火锅。席间聊到,40多岁的陈总还没有孩子。我对陈总开玩笑说:你回家生孩子去吧,我给你干两年总经理。说实话,当时这话是无意识冒出来的。但后来想想,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我的内心这样遐想过,真有点“皇上不急太监急”的心态。陈总当时没什么反应,也开玩笑地回我说,孩子不是想生就能生的啊。
后来发现,这顿火锅厉害了。就以这顿饭为界限,陈总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单独找我谈过事。此前不管落实不落买,有事多少会听听我的想法。这是我到荣泰的第三年,我觉得是走到头了,萌生退意。但当我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后,张总和陈总都来挽留我。后来取了个折中方案,荣泰正要搞商学院,让我帮他们操持。就这样,我给荣泰当了3年商学院院长。在这个过程中,陈总有意识地定期“请教”我,但可以看得出来,这已经成为一种“礼节”。
去年,当商学院完全步入正轨后,我终于看似完满地退出来了。
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回想这6年,最大的收获是看清了企业的很多事,有点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虽然自己曾是做企业的,但一直对古时军师和师爷的角色有所向往。你看刘备那孙子哭哭啼啼,活着多没劲啊,诸葛军师羽扇纶巾,指点江山,那才是人生。但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不可能再回来了。
然而,有时候还是会落寞地想,为什么不听我的呢?
现在我算是想明白了,“刀”在你手上,“肉”在人家身上啊。你告诉人家“肉”应该怎么割最好,但要知道,怎么割她都痛啊。所以,这“刀”虽然给你了,但一定要知道还是人家的。这年头要改变一个人很难要改变老板就更难了。想来想去只有两种情况有可能:一是死了,动不了了,只能任你摆布;二是真“熊”了走投无路了。
这样说来,幕僚的意义在哪里呢?幕僚是不是只能辅佐“熊”人?幕僚到底该不该有雄心壮志?老板和幕僚,是不是一条天河分两边,谁也拯救不了谁呢?
突然想起电影《霸王别姬》中的一句话: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眼泪都下未了。似乎,给了找答案。 幕僚该如何“亮剑”
文/黄江伟
幕僚只能当“辅政大臣”,不能想“垂帘听政”;幕僚只是碰撞者,不是思考者;幕僚最不能有抛弃、抱怨和沮丧的情绪,“促进问题的解决”是他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王栋,你“只能自个儿成全自个儿”的感叹道出了幕僚行当普遍存在的困境,也反映了这个饭碗的不易。不过在我看来,问题更多来自你自身,请原谅我这么说。只当“辅政大臣”,别想“垂帘听政”
我想你一定会认同,任何人,如果没有清晰的自我定位,沟通上就会出现很多障碍,因为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如果是这样,将很难获得信任,更谈不上发挥才干。你应该有这种感受,因为陈总后来越来越不听你的了,对你失去了信任。
很显然,幕僚只能当“辅政大臣”,不能想“垂帘听政”。但你却在火锅店提出了“干两年总经理”的想法,这种既想“当老子”又想“占山头”的念头,已经明显越位甚至错位了。
我想你肯定不会反对,幕僚成败的关键在一个“信”字。缺失了“信”,你和老板沟通的信息将可能是不真实、不完整的,你提供的策略和建议又怎么能做到有效?作为一个幕僚,应该有清晰的自我定位,我觉得是——“影响有影响的人”,做“孤独者”的“交流者”。
高处不胜寒。很多时候,处于权力中心的老总是“孤家寡人”,很难和下属甚至是家人分担压力与痛苦。幕僚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做好聆听者,听他们娓娓道来,或唉声叹气,或慷慨激昂,更多时候是滔滔不绝。在成功的光环背后,他们有着自己的脆弱,要让他们说出来,当好他们的心灵按摩师。但你却对着陈总侃侃而谈,陈总反而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的聆听者了。这种做法自然是要出问题的。
我想幕僚对老板的影响方式不是靠指指点点,手段也不是靠“篡权夺位”。聆听,是给老板一个“密室对话”的包裹性与安全性。从古至今,做一个善言善听的君子,既是幕僚的一种定位,也是一种自我约束。(以上未完,完整文章请点下面附件!)
点击进入下载-老板身边那些人.doc
本帖最后由 Will 于 2012-6-20 10:36 编辑
推精益,做IE必看。
看的意义是什么。。 决策那些事,支持一下! 其实啊,还是一个事:审时度势,如何做人!不管Lean、IE还是其他任何管理人员都需要这份睿智
谢谢Will,拜读! 本帖最后由 Will 于 2012-6-26 19:41 编辑
IE很多时候都是决策支持;
而Lean更是考验对老板的影响力,从而让老板坚持变革。
所以我们的专业的深度,和对老板了解并施加影响,就决定了我们能做成事情。 不错的文章
{:2_25:} 幕僚挺难 军师不好做 好好的学学!太高的学问
页:
[1]
2